近日,每到傍晚时分,阜城各公园、广场的石凳区域就会出现一道独特的景观:市民或躺或趴或坐,将石凳占得满满当当。 石凳为何如此受欢迎?记者了解到,经过一天的烈日暴晒,这些石凳积蓄了充足的热量。大家是在利用它们进行“反向晒背”式的热疗。 7月22日晚6时许,在阜城双清湾公园,记者实地测量发现,虽然室外气温已降至33.8℃,但石凳表面温度仍高达42.3℃,比普通洗澡水还要烫上几分,用手触摸可以感受到明显的灼热感。 这些烫手的石凳成了市民眼中的“香饽饽”。不少人专门带着水杯、花露水,甚至毯子等装备前来“占位”,进行热疗。 参与这种特殊热疗的除中老年人外,还有不少年轻人。“每天傍晚5点到7点人最多,来晚了经常找不到位置。”30岁的上班族小杨告诉记者,“躺在石凳上20分钟左右就会大汗淋漓,感觉特别舒服。” 但他也提醒,躺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可能出现头晕等不适症状。 “中医认为,三伏天是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节,也是养阳的好时机。公园石凳热疗是利用自然界的阳气来补充人体阳气,对于宫寒等人群确实有一定作用,但不建议市民这样做。”市中医院医生王冬冬表示,暑天阳光强烈,暴晒后的石凳温度较高且难以控制,皮肤大面积接触滚烫的石凳,容易导致中暑、脱水、皮肤烫伤等问题。 有些市民认为躺石凳热疗可以祛湿,但湿气有寒湿与热湿之分。热湿证患者进行热疗,无异于火上浇油。由于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属于哪种“湿”,最好先由中医师进行诊断。 此外,感冒发热患者进行热疗会加重病情;儿童皮肤娇嫩,热疗容易引发烫伤等意外;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也不适合进行热疗。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