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临泉杂技上榜国家级非遗名录

2021-6-11 09:00| 编辑: 戴斐 | 查看: 31446|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王雪洁 实习生 武双双|来自: 阜阳日报

日前,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临泉杂技入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截至目前,我市国家级非遗项目达10项,省级非遗项目27项,市级非遗项目77项。
杂技古称“百戏”,兴于西周,盛于汉代。临泉民间杂技经过传承与发展,生活气息浓厚,既体现中原的粗犷,又兼含江南的柔媚,具有文化的多元性,形成了“新、奇、巧、险”的艺术特色,具有观赏性强等特点,是临泉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柱。该县逐渐形成了多个杂技表演专业镇、专业村和专业户,目前共有800多个杂技团队、约2.8万人常年在外演出。
近年来,临泉县曾获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杂技)、中国杂技之乡等称号,连续五届举办安徽省杂技艺术节大型活动。现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7人,每年开展非遗杂技展示、演出,以及进乡村、学校、军营、敬老院等活动,推动杂技代代相传、薪火不断。
我市国家级非遗项目展示
颍上花鼓灯
项目类别: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颍上县
批准时间:2006年
花鼓灯发源于淮河流域,主要由灯歌、舞蹈、锣鼓演奏和后场小戏组成。颍上花鼓灯舞蹈动感特强,节奏紧促有力,动作韵味十足,速度快捷敏锐,架势变换频繁,表演场面炽热欢腾,演员情绪欢快激昂,唱腔粗犷高亢,整个演出气氛堂皇富丽,地方特色浓郁。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界首市
批准时间:2006年
所用胎土系本地盛产的黄胶泥,用此土制作的陶胎,质地细密。刻画工艺上吸收了民间剪纸、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除以生活中的花鸟鱼虫为创作对象外,还着重吸取了传统戏剧中的艺术元素,形成“器形古朴厚重,刻画简洁生动,釉色流光溢彩,兼具艺术和实用功能”的特征。
阜阳剪纸
项目类别: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阜阳市
批准时间:2008年
以传统多样的题材、丰满严谨的构图、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纯朴的艺术特色享有盛誉,其色彩以红色为主,也有染色、拼贴、套色等类型,手法主要有剪、刻、撕,使用的工具主要为各式剪刀、刻刀、蜡盘等,纸张多为红色和其他色的宣纸或特制色纸,一般较薄,色彩纯正。
肘阁抬阁
项目类别:民俗
申报地区:临泉县
批准时间:2008年
集舞蹈、音乐、戏剧、绘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抬阁是由2-8人抬着一些固定在铁支架上穿着戏服的小演员,按照规定的角色表演一些动作。肘阁从抬阁演化而来,由表演者和执撑者两部分组成,执撑者身负制好的铁支架,表演者均选少儿,固定在铁支架上,扮作戏剧、传说、故事人物。此种艺术形式,上下配合、灵活方便、边走边舞、可行可停、可下架休息,新鲜、奇巧。
界首书会
项目类别:民俗
申报地区:界首市
批准时间:2008年
发源于界首市任寨乡苗湖村,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代道光年间偶遇难得的丰收,坠子翁艺人苗本林于夏季在自家门旁编唱小曲加以赞美,在他的影响下,邻村曲艺艺人聚集苗湖,你拉我唱,喜庆丰收,苗湖村由此形成农历六月初六兴办书会的习俗,世代相传,经久不衰。
嗨子戏
项目类别: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阜南县
批准时间:2010年
阜南县地方传统戏剧,形成于清代,流行于安徽﹑、河南部分地区,因唱腔主调每句开头多用“嗨”字起腔,然后定腔,打板上韵,而得名。其唱腔多源于民间小调,唱词通俗易懂,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柳编
项目类别: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阜南县
批准时间:2010年
阜南县杞柳种植、编织技艺可上溯千年,历史悠久。阜南柳编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与转型,已从传统的柳编产业转型发展为涵盖柳、藤、草、竹编、混编、铁艺、布艺的柳木文化产业,原材料从以前单一的杞柳发展到柳、藤、草、竹、铁、树等20多个品种。
淮北梆子戏
项目类别: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阜阳市
批准时间:2010年
原名沙河调,在声腔上属梆子腔戏,明末清初传入阜阳地区。唱腔高亢激越、朴实大方,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在广袤的淮北平原上,富有乡土乡音的淮北梆子,不仅是当地老百姓最重要的文化娱乐手段,也是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杜氏刻铜
项目类别: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颍东区
批准时间:2014年
杜氏刻铜工艺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其工艺上借鉴、吸收了传统竹刻、镶刻、篆刻的技法,主要雕刻器物有墨盒、镇尺、熏炉等,图案题材以山水、人物、花鸟为主,是一种雕琢难度大、工艺技巧高超、作品具有沉雄拙朴金石韵味的民间铜画工艺。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