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经历过苦难才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021-7-22 08:49| 编辑: 刘黎 | 查看: 16238|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任刚 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哥哥被反动派活埋
  
  孙聘卿祖籍河南省淮阳县,自幼家庭贫困。1938年,日寇占领淮阳,烧杀抢掠的暴行引发广大群众不断反抗。孙聘卿说,距离他们不远处有座“屋山庄”,就是因为被日寇屠村而得名(房子都被烧掉了屋顶,像光秃秃的山头)。
  
  1941年,孙聘卿的二哥孙廷贵参加了新四军,隶属于冀鲁豫边区淮太西大队(后改为豫皖苏二分区)。因为战斗勇猛,孙廷贵在当地出了名,日寇及伪军数次到家里抓人。孙聘卿至今还清晰记得,1944年,母亲曾被抓走关了十多天,最后还是保长帮着保了回来。
  
  这时年仅15岁的孙聘卿跑到部队里找到二哥,跟着参了军。“首长发了我一支小马枪,可把我高兴坏了!”孙聘卿说,因为年龄小,他参军后也没能赶上几次战斗,便被调走当了通讯员。
  
  不久,孙聘卿所在部队在与日寇对抗中吃了亏,他也因种种原因离开了部队。“因为局势动荡,我一时难以找到部队,就在家乡重新上了学。”
  
  让孙聘卿没想到的是,在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哥哥出了事。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孙廷贵被地方反动武装认出,抓去活埋了。后来,国家相关部门给孙廷贵颁发了烈士证书。
  
  回到学校继续革命
  
  1947年,豫皖苏二分区创办了学校“二中”,此时孙聘卿又赶到当年所在部队,请老首长开了封介绍信,到“二中”继续学习。
  
  说是“二中”,实际上是部队培养后备干部的所在,全校就40多人,日伏夜出,边打游击边学习。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二中”师生跟着部队到临泉扩招。“二中”毕业的学生有的进入部队参加战斗,有的进入地方政府工作,孙聘卿被调到临泉迎仙区搞秋征,后又调到兵站负责支援淮海战役的后勤运输工作。
  
  解放后,孙聘卿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被分配到插花中学当抗美援朝新兵连指导员,负责培训新兵。让他有些遗憾的是,在新兵培训结束送往朝鲜战场时,自己却被命令回原单位。不久后,孙聘卿被抽调至插花镇反匪反霸工作队,经常带着民兵抓捕为恶一方的土匪。他曾带人去地窖里抓捕土匪胡济丹,“胡济丹是有名的土匪,善使双枪,可谓穷凶极恶。”孙聘卿凭着一股热血和勇气,数次开展抓捕行动,但都先后失败,直到后来正规部队将胡济丹包围在一处小村庄里,将他当场击毙。
  
  国家强才能百姓安
  
  在反匪反霸结束后,孙聘卿先后任闻集区团委书记、区宣传部长、阜阳县委秘书等职务,1988年到阜阳地区气象局工作,后来从局党组成员职位上离休。
  
  在孙聘卿家里,有着不少珍藏的“宝贝”纪念章,包括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时颁发的纪念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时颁发的纪念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颁发的纪念章。还有前不久获得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让他遗憾的是,1955年颁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纪念奖章”搬家时不慎遗失了。
  
  虽年事已高,孙聘卿仍然精神矍铄,当初那段参加革命的历史,在记忆中也愈加清晰。作为一名少年从军参加革命的老人,目睹新中国建立、发展至强盛,孙聘卿感慨万千。“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苦难,才知道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孙聘卿说,想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历史,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国家强盛,才能百姓安康。”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