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小毛驴“驮”起大产业

2025-7-28 09:37|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2532| 评论: 0|原作者: 李一晴 刘宝亚|来自: 阜阳日报

   近日,在阜南县焦陂镇闫庙村,安徽道远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道远牧业”)的养殖场里,一群毛色油亮的毛驴正悠闲地吃着草料。公司负责人刘道远身着工作服,弯腰给毛驴添喂草料——他皮肤黝黑,手掌粗糙,举手投足间带着干练。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牧驴人”,曾是一名英姿飒爽的军人,退伍后成为带领乡亲闯出致富路的“兵书记”。

  军旅底色:从军营到田野的初心接力

  2012年,在部队服役五年的刘道远退役。脱下军装后,他来到北京一家地产公司工作,一干就是三年。虽然工作条件很好,但他总在深夜想起老家的麦浪。

  2015年,这个有着乡土情结的硬汉,揣着所有积蓄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家乡。站在熟悉的田埂上,刘道远心里憋着一股劲:“我在部队能保家卫国,回农村也得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最初的创业从养鸡开始。流转土地、建造鸡舍、购买鸡苗……刘道远干劲十足。但由于养鸡技术掌握得不牢,雏鸡三个月内病死了近80%。

  多年积蓄几乎全打了水漂。“我好几夜都睡不着觉,一周瘦了十多斤,人也憔悴了很多。”很快,刘道远调整心态,坚定信念,向银行贷款、向亲友借钱,决心把养鸡场再办起来。

  吃一堑长一智,重新出发的刘道远这次做了充足准备。他到专业养殖场学习,联系好销售渠道再养。靠着不服输的劲和吃苦耐劳的品格,一年多时间,他不仅打开了当地市场,还将自家土鸡卖到了高档餐饮店。

  致富不忘乡邻,是刘道远刻在骨子里的信念。市场稳定后,刘道远主动提供鸡苗、分享经验,带动当地13户村民发展土鸡养殖,帮助他们实现人均年增收4万多元。

  因为刘道远有能力、热心肠,2019年,村民们选举他为闫庙村党支部书记,他成了当时全镇最年轻的党支部书记。“我是党员,还是一名退役军人,我想为生我养我的故乡作贡献、担重担。”他在日记本上写下:让全村人都富起来,这是新的任务。

  产业转型:小毛驴拉动乡村振兴“大磨盘”

  刘道远的土鸡产业正红火,一份市场调研报告却让他有了更深的思考:“土鸡养殖门槛低,风险高,市场趋近饱和,如何才能开拓新的致富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敏锐地发现肉驴养殖前景广阔:“北方驴肉价高,南方市场缺口大。养驴抗病性强、门槛低,是条致富路。”经过调研,2021年,刘道远成立了道远牧业,谋求转型发展。

  当时,他从山东购进首批40多头肉驴,开始尝试养殖,但因经验不足、销路不畅,又赔进去20多万元。

  和当年学养土鸡一样,刘道远没有放弃,而是前往甘肃、内蒙古、新疆、河南等肉驴养殖地,实地考察养殖方式和销售方法,虚心向行家里手“取经”。学到本领后,经过10个月的育肥,首批生态喂养的毛驴投放市场后很受欢迎。“那段时间基本每天都能卖出几头毛驴,累计销售额达到700多万元。”刘道远说。

  在事业发展的同时,扩建厂房、流转土地、办理手续,每一步都需要巨大投入。当时,共青团阜南县委为刘道远申请了青年创业贴息贷款和补助政策,焦陂镇镇政府协调解决百余亩土地需求,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技术指导、市场推广等帮扶。多方有力扶持下,刘道远的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兵心依旧:在希望的田野上续写荣光

  如今的道远牧业,已成为存栏1500头、年出栏2000多头毛驴的区域龙头企业。刘道远指着膘肥体壮的毛驴算了一笔账:“每头驴平均550斤,按照当前每斤40元左右的价格来算,每头驴价值22000元左右。”稳定的市场行情下,公司年营业额可突破4000万元。

  昔日的小毛驴,拉动了闫庙村的“产业大磨”。公司形成了一条从繁殖、养殖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并与多个销售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养殖基地采用集中管理、室内外结合的先进喂养模式。从前废弃的小麦和玉米秸秆,如今成了毛驴的“营养餐”。每年,道远牧业能消化全村三分之二的秸秆。

  公司还吸纳了众多周边居民就近就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村民朱侠平日在公司喂驴、打扫卫生,一个月收入约3500元。“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又能挣钱,这日子以前都不敢想。”

  为了让更多人受益,刘道远还想出了“寄养领养”模式:村民领养毛驴,养殖场提供技术和饲料,出栏后再按市场价回收。

  刘道远并未止步于此,他深知产业链延伸才是抵御风险、提升价值的长久之策。为此,他投资成立阜阳大道食品有限公司,同时建设秸秆饲料加工厂,逐步构建起从饲料生产、生态养殖到食品加工的完整闭环。展望未来,他目光坚定:“计划三年内毛驴存栏量突破3000头,持续优化设施和管理,提升产品品质,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

  从军营到乡村,从鸡场到驴场,刘道远用军人的忠诚与担当,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着“老兵新传”。正如他常说的:“军装脱了,兵心还在;战场变了,冲锋的姿态不能变。”

  在阜阳大地上,还有许许多多像刘道远这样的退役军人,带着军人的烙印,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续写着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