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在轮椅上竞速 不为人生设限

2021-9-2 08:15| 编辑: 刘黎 | 查看: 12970|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汪文婕|来自: 颍州晚报

 

      8月24日,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东京,残奥会大幕在东京湾畔拉开,继续演绎“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故事。在异国他乡的赛场上,有一位阜阳籍残疾人运动员在为国出战,他就是1997年出生在阜南的杨少桥。
  
  不管结果如何 都会全力以赴
  
  “现在每天训练7个小时。”9月1日,记者辗转联系上了正在日本东京残奥村参赛的杨少桥。
  
  两天前,他参加了男子轮椅竞速400米,遗憾的是没能拿到名次。目前,他正紧张训练,调整心态,全力备战9月2日的轮椅竞速800米和9月5日的轮椅竞速马拉松两项比赛。
  
  谈及此次比赛,杨少桥坦言,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残奥会,压力还是很大的。“当然,更重视这个参赛过程和机会,让自己看到不足和缺点。”杨少桥说,他特别热爱轮椅竞速这项运动,运动让他阳光、自信。这次的残奥会不管结果如何都会全力以赴,不断超越自己。
  
  杨少桥1997年出生在阜南县黄岗镇柳新村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均为农民,还有一个姐姐。16岁时,一场意外事故中,他脊柱遭受了损伤,导致行走不便,靠轮椅出行。这对原本就喜爱运动的他来说,犹如晴天霹雳。
  
  事故发生后的两年里,杨少桥的父母带着他前往南京、上海等各大医院治疗,希望能让儿子重新站起来,却最终没能如愿。
  
  身体的残疾,让杨少桥情绪低落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2016年,湖南的一场轮椅竞技马拉松比赛,让他重新拾起了生活的希望。
  
  “2015年,他从网上认识了不少热爱体育的残疾人,并在他们的鼓励下开始接触残疾人运动。”杨少桥的父亲杨庭华回忆说,一开始,儿子靠从网上看视频、和网友交流在家自学,在自家门前的乡村小道上练习。
  
  2016年,杨少桥得知湖南长沙有一场轮椅马拉松比赛。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母亲陪同下,自费前往长沙参加比赛。没想到,第一次参赛就获得了第6名的好成绩。
  
  接受专业训练 参加全国赛事
  
  正是那场马拉松,彻底改变了杨少桥的生活轨迹。比赛时,上海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的教练在现场选拔运动员,比赛结束后就找到他,希望他能入队训练。
  
  在和家人商量后,2016年6月杨少桥进入上海队,开始了专业的轮椅竞速训练。
  
  为了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杨少桥基本上每天都要训练6个小时甚至更多,训练时至少要跑三四十公里,几乎相当于完成一个马拉松。由于训练时并不分赛道,大家坐着轮椅,快速情况下,相撞磕碰是常事,受伤更是不可避免。
  
  面对每天高强度的训练,杨少桥没有一丝抱怨。“身为一名轮椅竞速运动员要耐得住寂寞,不断磨练自己,不为人生设限。”轮椅竞技对于他来说已经成为了人生的精神支柱,是轮椅竞技带他走出了生活的阴霾,重拾生活的信心。
  
  凭借着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成绩,2019年,杨少桥入选国家队,当年他在全运会上获得了200米、400米、800米轮椅竞速三项第一的好成绩,同年还在迪拜举行的世锦赛上获得了400米第三名。
  
  父母十分支持希望参加更多大型比赛
  
  实际上,东京残奥会延期一年举办,给运动员的状态带来了一定影响。受疫情影响,封闭集训时间延长,运动员与家人分离时间也随之变长。这点,父亲杨庭华深有体会。
  
  在浙江杭州一家工地干钢筋工的杨庭华已经有一年多没见到儿子了。
  
  “轮椅竞技让儿子对生活有了希望,我们肯定特别支持。”杨庭华说,尽管训练很苦很让人心疼,但他们支持儿子的选择。儿子从去年春节后就没回过家了。
  
  前几年杨少桥在上海训练,杨庭华在上海工地打工。训练不算紧张的时候,杨庭华就去看望儿子。近两年比赛多,训练紧,为了不让儿子分心,他就没去看过儿子。平日里,父子俩只能通过微信沟通。
  
  “希望儿子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尽自己最大努力取得好成绩。”杨庭华说,去东京之前,他也引导儿子调整好心态,尽力就好。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好,他也希望儿子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记者了解到,东京残奥会结束后,杨少桥还将出征第十一届中国残疾人运动会。“连续参加大型比赛对身心都是较大的考验,期间最重要的就是休息调整,也尽量不能松散,要保持相对紧绷的赛事状态。”杨少桥说,在结束今年的比赛后,会抽时间回阜南老家,看望亲人。
  
  记者手记
  
  东京残奥会的主题是“我们拥有翅膀”,就算曾经折翼,也可以用梦想的翅膀翱翔。
  
  梦想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一个人,无论身世显赫还是穷困潦倒,无论身强体壮还是身患疾病,都有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权利。
  
  在采访过程中,杨少桥给记者留下的印象是一个在逆境面前不甘示弱、激流之下越挫越勇的人。在残奥会的战场上,并非每一位残奥健儿都能摘金夺银,但在他们看来,奋斗、拼搏是一种姿态,不囿于结果,放肆追梦,每一次进步都是一次自我超越。
  
  致敬,每一位超越自我、创造历史的残奥健儿,也让我们给予他们更多关注和掌声。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