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一条关于阜阳干部的好消息传来: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组织评选的“最美公务员”人选名单公示,全国共有32人入选,33岁的阜南县龙王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刘晓妮,成为安徽省唯一入选者。 刘晓妮身上有着怎样的故事?为什么能从众多干部中脱颖而出?走进蒙洼蓄洪区,我们找到了答案。 战贫“打硬仗”,她是情系群众的“小妮” 个子高高、长相秀气,是刘晓妮留给人的第一印象。 事实上,刘晓妮更是一个有韧劲的人。当不少人都认为她在基层待不住、干不久,她却用实际行动在蒙洼蓄洪区一干就是7年,逐渐成长为乡镇党委副书记。去年8月份,因蓄洪期间的突出表现,她作为抗洪抢险先进典型代表,在合肥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生于皖北乡村,刘晓妮对农村工作有着赤诚之心。但当她初次走进位于蒙洼蓄洪区最下游的郜台乡庄台时,还是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惊:昏暗拥挤的房屋,污水横流的地面,“一线天”的通道,四处散落的垃圾、柴火垛,她的心情变得复杂。 上班的第一个星期,条件较差的宿舍因漏水受淹;第一次到包点村,由于迷路半夜才归……初到基层工作时的各种困难,虽然令人沮丧,但刘晓妮并没有退缩——想到自己面对党旗宣誓时候的激动心情,想起乡亲们充满期盼的眼神,她决心要干出个样子来。 宁台村曾是郜台乡唯一一个深度贫困村,所有群众都住在湖心庄台,基础设施欠账大,产业发展滞后,干群关系紧张。一次走访时,和村干部有矛盾的薛朝云,不让人进他家门。同行的人劝刘晓妮离开,她拒绝了,“今天走了,明天呢?后天呢?”让薛朝云没想到的是,这个“小妮子”这么有耐心,渐渐地,他气势弱了下来。后来,在刘晓妮的悉心帮助下,薛朝云不仅顺利脱了贫,还从“难缠户”变成了村里的调解员。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得益于刘晓妮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郜台乡连续高标准完成年度脱贫目标任务,顺利实现4个贫困村出列、1个挂牌督战村摘牌,2554户、7454人脱贫。 抗洪靠前站,她是高擎党旗的“标兵” 2020年,郜台乡迎来多年不遇的暴雨,蒙洼地区防汛压力陡增。没经历过蓄洪的刘晓妮挑起了大梁,负责蒙洼最下游的一个村——曹台村的防汛工作。 一边是七个小时内要把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的指令,一边是要协助全乡完成289户807人的转移安置任务,刘晓妮穿着雨鞋在坝底来回穿梭,拎着喇叭反复宣传、督促,竭尽全力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曹台村汪树文老两口住在坝子下面,转移当晚,虽然重要的生活用品已经搬完,可老两口总记挂着要把其他琐碎物件收拾上来。刘晓妮十分理解老人爱惜东西的心情,她招呼着说:“大爹,水快来了,你跟俺大娘先回去,我帮你弄!”说完,她就动手帮助拾掇起来,这让汪树文既感动又暖心。 安全转移是第一步,后期的民生保障、圩堤安全、卫生消杀等工作同样不能松劲。 蓄洪的前4天,刘晓妮只在车里睡了八个小时;蓄洪的30余天里,刘晓妮在一线带领党员干部日夜巡堤查险。事先做足准备的她,到各堤段进行巡堤查险培训,还现场做示范。她的专业和细心,赢得了乡亲们的认可,“晓妮专业得很!” 防汛时承担任务最重的下游堤段,新冠疫情期间勇挑副总指挥重任……刘晓妮用靠前担当,书写了最美的“青春之歌”。 今年5月份,因工作需要,刘晓妮调任阜南县龙王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新的环境、新的岗位、新的角色,她初心不变,“继续扎根乡村,为乡亲们做好服务。”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