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创新不分大小,更非高不可攀

2021-12-6 08:30|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1910|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汪文婕 实习生 张倩倩/文|来自: 颍州晚报

  率先成立“阜阳市糖尿病足诊疗中心”,率先在全市开展“甲状腺结节细(粗)针穿刺细胞学检查”,2019年在省内最早且唯一内分泌专业独自开展“超声引导下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消融治疗”……从医20余年,申金付在甲状腺疾病诊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诊治、糖尿病足清创等方面开创了多项阜阳乃至全省的“第一”。前不久,他入选“阜阳市第六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名单。
  

人物名片

申金付,1976年出生,毕业于皖南医学院,阜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阜阳市第七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阜阳市第六批产业创新团队带头人,首届阜阳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主持《细针穿刺涂片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应用于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等市级课题6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不同两点测定结果的研究应用”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和省级科研成果奖励;发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溃疡复发情况及影响因素》等科研论文30余篇。

  患者的痛苦,促使他不断创新
  
  记者:如今,由于各种原因,糖尿病患者很多。作为治疗糖尿病足的专家,你在这方面有哪些科研创新?
  
  申金付: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但发病率高,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增添了巨大负担。刚参加工作时,我发现部分糖尿病足患者未能及时诊治,导致最后截肢甚至失去生命。说实话,作为一名医生,这让我很心痛,下决心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2008年我在上海瑞金医院进修学习糖尿病足诊疗技术后,立即在医院开展糖尿病足清创等综合治疗。然而,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并不是那么顺利。摆在面前的首要难题是患者有质疑,不配合治疗。后来,在我和同事们苦口婆心的引导下,才渐渐步入正轨。经过一段时间的诊疗,患者恶臭的溃疡、带蛆创面等逐渐康复,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升,我们也真正地得到了他们的信任。
  
  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后来,我们组建了科室糖尿病足团队,成立了“阜阳市糖尿病足诊疗中心”,以多学科合作、强强联合的模式,发挥专家优势,为糖尿病足患者提供规范化、系统化的“一站式”诊疗服务,对我市糖尿病足专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记者:从医这么多年,有没有特别难忘的病例?
  
  申金付:每天接触的病人很多,印象深刻的也不少。
  
  2004年,我接诊了一位25岁严重甲亢心脏病患者。当时,患者神志不清,心率达到180次/分左右,病情危重,亟需把心率降下来。有关权威治疗方法建议,甲亢心脏病心衰的治疗参照冠心病心衰治疗。当时,治疗冠心病心衰禁忌使用“心得安”这种药品,查找文献也没有结果。到底该如何抢救患者?成为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了尽快控制患者病情,我参阅资料,学习并推敲甲亢及甲亢心脏病的发生机制,调整“抗甲状腺药物+鼻饲大剂量的心得安等综合治疗”的方案后,患者病情很快好转。由此,我们在国内较早地立项开展“心得安应用于甲亢心脏病治疗的研究”,这项研究于2012年申报市级课题,先于《内科学》5年。
  
  新技术推广时,心理压力非常大
  
  记者:工作中,你也一定遇到过不少疑难杂症吧?你是如何对待它们的?
  
  申金付:为了解除患者的病痛,我不放过一丝可疑的病史。面对疑难病例,我向老师请教,翻阅文献,勤于思考,刨根问底,不断求索,尽早让患者得到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这是医生的职责,也是责任。
  
  比如,近几年,甲状腺结节在我国形成“风暴”,检出率很高。我和团队人员在2005年开展甲状腺囊性结节的无水酒精治疗,2016年在全市率先开展甲状腺结节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次年开展甲状腺结节粗针穿刺细胞学检查,2019年开展超声引导下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消融治疗,目前是安徽省最早且唯一独自开展甲状腺结节消融治疗的内分泌科。
  
  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并非一帆风顺,会面临患者或非专业同行的质疑。比如穿刺对于医生的技术要求非常高,要准确找准病灶位置。对于甲状腺结节患者这是一项福音,不用手术即能取出病灶,病理分析后即可确认良恶性。消融术则可以让甲状腺结节患者免受手术之苦。但由于是新技术,推广初期患者难免有些质疑,认为阜阳医生的技术水平做不到;消融技术患者担心会复发。此外,医学不像其他学科允许失败,可以不断尝试。也就是说,必须是在熟练掌握技术的情况下,才能对患者进行诊疗。所以新技术推广时,我的心理压力非常大。每当有患者预约时,总担心自己在某些方面没有做到完美。在推广初期,有时为了研究一位患者的病情,都会和同事讨论到深夜。截至目前,我们已成功为4000名甲状腺患者准确做出穿刺,为患者治疗明确了方向。
  
  创新不是“大咖”们的“专利”
  
  记者:在很多百姓眼里,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作为一位年轻的专家,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申金付:作为医生,需要爱心和责任感。同时,医学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的学科。所以,医生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扩大对交叉学科的了解。另外,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会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要用创新思维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记者:当我们把一项工作做得十分熟练甚至是极致时,就一定会有很多想法和创意,这就是创新的来源。你是如何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的?
  
  申金付:“创新”是目前比较时髦的一个词,很多人理解创新是“与以前的东西不一样”,但是它的本质应该是优于以前的东西。我理解,创新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不同于以前,优于以前。创新不分大小,更不是高不可攀的,也不是“大咖”们的“专利”。
  
  举个例子,2型糖尿病肾糖阈升高,是在第68届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年会上提出且逐渐被认可的。但是否所有糖尿病患者肾糖阈都升高?中国人是否有自己的特点?我和团队带着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并撰写《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糖阈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在国内和国际上得到关注,并受邀在2021年意大利国际糖尿病年会发言。医生不仅仅看病,还要积累经验和知识,探索创新,更新对疾病的认识甚至发明专利等,推进医学事业的发展。我想,大多数医生和我一样,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解决疾病问题和患者痛苦而创新。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