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新春展现新气象。 2月7日是新春上班第一天,也是首个“阜阳企业家日”。当天,我市通过市县联动方式,同步开展“阜阳企业家日”活动并召开“阜阳企业家日”座谈会。市委书记孙正东,市委副书记、市长刘玉杰,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主要负责同志,市委、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相关产业链链长、副链长出席座谈会,与企业家代表共话发展、共谋未来。 “新春第一会”,往往具有风向标意义。 从阜阳虎年新春首会上,我们能读出哪些信号? 阜阳迎来首个“企业家日” 据了解,设立“企业家日”,已成为改善营商环境、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励企业家开拓进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国内已有多地先行先试。 2019年,深圳市在全国率先设立“企业家日”,随后,宁波、青岛、长沙、无锡等多个城市,纷纷跟进。 2021年8月,阜阳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阜阳市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十项制度(试行)》。其中明确,建立“企业家日”制度——将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确定为“阜阳企业家日”,通过市领导走访慰问企业经营者,举办企业家座谈会、面对面倾听企业家意见建议,集中宣传报道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等形式,营造尊重、支持、服务、包容民营企业家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激励全市企业家坚守实业、干事创业,保持创新创业旺盛热情。 不同于春节、国庆节等全国大型节庆活动,“阜阳企业家日”是通过制定制度调动全社会注意力的节日,属于特定城市特定群体的纪念日,展现的是阜阳对有理想、有抱负、有情怀的企业家的一种价值和文化引导,是阜阳以一座城的名义,向在阜的企业家群体献上的最高敬意。 释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强烈信号 当前,阜阳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正全力以赴抓好产业项目建设。产业项目建设关键靠强化“双招双引”、优化营商环境,而强化“双招双引”、优化营商环境,最关键的就是要充分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 2月7日的座谈会上,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倾听11位企业家代表的声音,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吸纳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努力为企业家搞好服务。 阜阳重视营商环境的做法一以贯之。 2021年6月,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调整到位后,从站在对表对标看齐的政治高度和事关阜阳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双招双引”、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两化一推”的战略部署,明确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招”。 重视营商环境、重视企业家、重视发展民营经济,阜阳已然成为企业发展高地、创新创业热土。截至目前,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70.3万户,2021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0.5万户,全市市场主体总量和新登记市场主体总量均居全省第2位……阜阳清醒地认识到,营商环境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因此,此次座谈会还进一步释放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强烈信号,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有“将心比心”的态度、“马上就办”的速度、“办就办好”的力度,对涉及企业切身利益的事情,一点都不能差、差一点都不行,当好企业的服务员;持续关注企业“生存之难”,解决企业“发展之困”,实现企业“预期之稳”,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真心、贴心、暖心的服务。 新年首会背后的阜阳雄心 阜阳市第六次党代会和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都将“朝着省域副中心城市迈进”确定为阜阳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 观察人士分析认为,朝着省域副中心城市迈进,迫切需要在经济综合实力、中心城市能级、开放合作水平、人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实现显著提升,迫切需要我们拿出争先创优、赶超跨越的新举措,干出提质增效、晋级进位的好业绩,以实干实绩赢得应有地位。 当前,阜阳与沪苏浙、合芜滁等地区的差距,主要是产业上的差距,而民营企业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企业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城市兴。 从召开“两化一推”大会,到“对标沪苏浙、学习合芜滁、加速一体化”解放思想大讨论;从举办企业家早餐会、发放阜商服务卡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行动,到成立15个产业链推进专班,推进十大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再到市县两级联动,同步开展“阜阳企业家日”活动并召开“阜阳企业家日”座谈会……阜阳不断创新打法战法,优化营商环境的赤诚之心,赢得了企业家的一致认可,进一步坚定了他们在阜投资兴业的信心。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工业投资增长28.7%、增幅居全省第一。 企业有信心,市场就有活力,经济发展就有动力。2021年,全市GDP同比增长9%,迈上3000亿元台阶,总量及增速均居皖北六市第一。 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正有力支撑阜阳朝着省域副中心城市迈进!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