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瘫痪”的设备正常运转,让“大病”的机械“起死回生”;摸索钻研,实现公司大型设备自主安装,为公司节约300多万元安装费用;注重创新,让公司节能降耗成果斐然……这是安徽晋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机修车间主任李西银工作的真实写照。 1998年参加工作,24年来,李西银始终扎根维修一线,不断精进技艺,他先后获评“安徽省技术能手”“颍淮工匠”“颍淮工匠标兵”“颍淮杰出工匠”,并获得“阜阳市五一劳动奖章”。“在我看来,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精致做,一辈子干好一件事,就能打磨出工匠精神。” 节能降耗有奇招 李西银家住颍东区插花镇,中专毕业后进入安徽晋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他大部分时间都“泡”在车间,用实践检验所学的维修理论知识。 工作没多久,他发现检修工人每天疲惫不堪,主要工作就是检查活塞压缩机的稳定运行。李西银发现,如果能找出一种办法,让压缩机气阀弹簧与阀片之间更稳定,便可延长检修周期,解放劳动力。于是,他利用休息时间不断探索,对比气垫阀与蘑菇阀的使用情况,适配使用PEEK材料阀片,让气阀使用寿命由几天延长至几个月,压缩机连续运行周期突破原定目标,为装置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的设备基础。 凭着一股子钻劲,李西银的维修技术越来越精湛。2012年,他带领人员在泉盛公司安装了11台活塞式压缩机,并一次试车成功,实现了公司大型设备自主安装、调试的突破。至此以后,公司大型压缩机完全实现自主安装、调试,仅此一项,年均为公司节省300多万元安装费用。 此外,他还研发罗茨风机止回平衡阀项目,减少因设备积水、出口清垢、风叶损坏等原因造成的设备停机,提高系统产值达2490万元;发明压缩机非对称油路十字头销,为公司年均节约维修费用20万元;研发造气炉底水封循环除尘器技术,让造气炉检修周期延长6个月,年均节约备品备件和维修费用72.8万元…… 技能守好安全门 化工生产中设备突发故障较为常见,作为设备检修负责人,李西银加班是家常便饭。不论白天黑夜,只要遇到突发故障,李西银总是随叫随到。 2021年10月11日上午,公司给汽提塔加双氧水的高压管线由于焊缝腐蚀造成泄漏,管道压力高,工人反复实验没有包焊成功,眼看泄漏点逐渐增大,不少人研判需要系统停车维修,可能面临较大损失。此时,李西银戴上防毒面具,查看漏点情况,用导流法创造安全作业条件,经过努力,最终包焊成功,避免了系统停车损失。 “无私奉献最有说服力,沾满油渍的工作服比什么场景都生动,他就是我们心目中的‘老黄牛’。”李西银的工友如是说。 工作以来,李西银参与过公司不少项目研发和安装调试:2006年双氧水生产装置增产改造,2008年甲醇精馏装置扩产,2010年航天炉气化装置粉煤锁斗充气锥改进,泉河取水项目安装调试……这些项目安全标准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水平,还为公司创造了9000多万元效益。 做好员工传帮带 工匠带徒弟,技术传帮带。为培养更多技能人才,李西银购买了多本专业书籍、积极参加各地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库”。他将学习成果写成专业论文,先后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10篇专业论文,获得2项省级重大合理化建议、3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 2018年,李西银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采用“理论+实操”的方法,对公司青年骨干开展技术技能专题培训,就故障判断、问题分析、创新思路等进行手把手教学。目前,他带的徒弟6人成长为维修班长、4人成长为管理人员、3人走上车间副主任岗位。 24载光阴过去,李西银追求进步的决心从未动摇,他用专业、创新、坚守,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