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专题 奋斗者 正青春 查看内容

智慧经侦淬利剑 不负韶华铸警魂

2022-9-23 09:27| 编辑: 戴斐 | 查看: 19505|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赵名威 通讯员 王永生|来自: 阜阳日报

  “85后”经侦民警王兴俊,在经侦战线屡破大案要案,为国家、企业和群众挽回经济损失数百万元,获评公安系统“2022年安徽省先进工作者”,用青春践行无悔誓言。

  网安岗位练就过硬本领

  出生于1986年的王兴俊,自幼时起,便怀揣着成为一名人民警察的理想。2012年12月,王兴俊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临泉县公安局网安大队工作,就此开启了自己的从警人生。

  网安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到局机关科技系统维护、硬件维修、电子设备勘验、犯罪线索和人员分析以及辖区内网站、网吧管理备案等。在此期间,王兴俊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主动向单位有经验的同志请教,迅速进入工作状态。2013年,通过分析研判共抓获上网逃犯38名,协助其他办案单位抓获各类违法嫌疑人76名。

  2015年,临泉县公安局开展禁毒专项攻坚整治工作,王兴俊运用自己的业务专长,把网络数据采集、研判运用作为打防管控有效手段,有效发挥数据警务支撑破案、服务实战的关键作用,共参与破获涉毒案件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抓获吸毒人员20余名,强制隔离戒毒8人。在网安工作期间,他积极做好案件配侦工作,为兄弟单位提供技术支撑,协助侦破一批大案要案,无数次实战历练,让他具备了出色的业务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形成了敢打必胜的工作作风。

  忠诚履职担起经侦重任

  2017年10月,王兴俊被选调至阜南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工作。就在当时,阜南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刚刚接到一条重大假币案件线索:假币犯罪前科人员刘某某可能将于近期从事假币交易。刚刚接触经侦工作的王兴俊主动请缨,担当起了追捕犯罪嫌疑人的重任。

  打击经济犯罪,需要从繁杂的信息中抽丝剥茧,过程繁琐且枯燥。为了能抓捕到犯罪嫌疑人,王兴俊近乎废寝忘食,每天加班加点,对刘某某的活动轨迹、资金往来、话单联系人、虚拟身份、车辆情况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地分析研判,很快摸清了嫌疑人从事假币交易的路线,经过一段时间的蹲守,最终,在刘某某夫妇驾驶车辆从阜南县新村镇家中外出的时候,将其二人抓获,在其车辆后备箱内发现一箱假币和对假币进行二次加工的金粉。经清点,刘某某购买这批假币高达200余万元。

  2018年12月12日,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为打击假币犯罪活动,决定成立一个由公安部牵头,跨安徽、河南两省四市的专案组,王兴俊被阜阳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推荐参加专案组侦办工作。经过4个多月艰苦细致的工作,“12·12”专案组指导或参与成功侦破多起假币犯罪,并于2019年4月一举捣毁假币印制窝点1处、假币仓储窝点1处,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现场缴获假币3.11亿元,查获大型印制假币打印机4台及切割机、晾晒机及其他制假设备和原材料,创下全国单案收缴假币数量历史之最。

  长期在办案一线,直面违法犯罪分子,负伤在所难免。2021年6月18日,王兴俊在侦办一起假币案件时,与犯罪嫌疑人正面较量,手被玻璃划伤,鲜血立刻涌出。他顾不上清理伤口,一直控制嫌疑人直到增援警力赶到。“贴身肉搏的时候,也不觉得疼,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抓获他,让他伏法!”王兴俊说。

  攻坚克难无愧闪亮警徽

  在经侦岗位上长时间的锻炼,凭借着一份执着与坚持,王兴俊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总能从微小的细节中找出破案线索。

  2018年7月,王兴俊代表安徽经侦参加公安部经侦局“2018年论剑”大比武,侦办一起网络传销案件。涉案公司有着近千人的运营团队,下设多个部门和多家分公司。他和专班其他成员,通过调取网站后台数据,重新架构网站数据,梳理出100多万会员的层级关系和上下线发展关系。同时,通过调取主要高管的资金数据,成功将网站后台130亿元的充值记录和现实中的转账记录对应起来,找到了资金环路,为案件侦办打开突破口,助力安徽经侦在大比武涉众领域获得第一名。

  “每一个案件的背后,都有受害人一双双期盼的眼睛,只有快速破案,才能避免更多的群众遭受损失。”王兴俊常说,群众如何看待警察,如何看待经侦民警,要看为百姓破了多少件案件,追回来多少损失。多年来,王兴俊始终奋战在公安一线,多次被评为市、县岗位标兵。2020年,王兴俊荣立个人一等功,2019年,获评“安徽省公安机关十大忠诚卫士”。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相关分类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