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我市农业战线引发强烈反响

2022-10-18 09:00| 编辑: 戴斐 | 查看: 27172|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徐立成 通讯员 史浩然 陈帅帅|来自: 阜阳日报

  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在我市农业战线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用实际行动推动“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
  
  带领广大农户多种粮种好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作为种粮大户,我倍感振奋。”聆听报告,想起今夏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殷殷嘱托,太和县种粮能手徐淙祥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
  
  徐淙祥说,这些年,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也让乡亲们种粮的干劲更足、积极性更高。
  
  “牢记总书记嘱托,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徐淙祥表示,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要求,继续发挥种粮大户的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带领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聆听报告的激动之情还在心头萦绕,10月17日一大早,颍东区口孜镇白园村种粮大户魏俊良走进田间,将今秋的500余亩小麦播种完毕。
  
  从外出务工到成为一名农机手,再到种植大户,10余年来,魏俊良通过规模种植,现代农业干得“风生水起”。“规模种植、机械化作业,可以节本增效;严控化肥使用量、科学防治病虫害,可以提升小麦质量。”魏俊良表示,只有产量上去了、品质提高了,才能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目标。下一步,他计划继续扩大种植面积,通过精耕细作,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让阜阳农业“芯片”更闪亮
  
  当听到报告中提到高质量发展成就时,身为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冯家春无比骄傲。
  
  冯家春现任市农科院小麦研发中心主任,也是我省首个航天育种小麦新品种——“阜航麦1号”的育种团队成员之一,多年从事小麦新品种选育工作。
  
  “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目前,我国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0%以上,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自给率达100%,良种在农业增产中贡献率超过45%。我将切实扛起责任,力争培育更多农作物新品种。”冯家春说,近年来,我市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绿色、优质、多抗、广适等小麦育种目标,培育出10余个小麦新品种。其中,“阜航麦1号”于2021年通过省审定,2022年实打验收亩产达811.03公斤,今年秋季推广34万亩,明年计划种植推广65万亩以上。
  
  冯家春表示,下一步,将继续通过良种繁育和推广应用,围绕“两强一增”行动,筑牢农业现代化发展种业根基。
  
  做农民满意的农技员
  
  55岁的陈国志,现任颍州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主任。他30余年如一日,坚持基层畜牧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于日前获评第五届“安徽省农民满意农技员”。
  
  长期扎根农村、服务农民,陈国志对“三农”工作满怀深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结合我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要给全区畜牧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做好技术服务,助推乡村产业振兴。”陈国志表示,将紧紧围绕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在动物疫病防控、农技推广等工作中埋头苦干,开拓创新,落实“两强一增”行动,做一名农民满意的农技员,全力推动颍州区现代畜牧业发展。
  
  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阜阳是农业大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是我们必须扛稳的重大政治责任。”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朱振华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擘画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的目标更加明确,精神更加振奋,信心更加饱满。”
  
  粮稳天下安。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勉励种粮大户,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近年来,阜阳毫不放松抓紧抓好粮食生产,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稳居全省首位。
  
  朱振华表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推动大户带小户、小田变大田,确保粮食总产保持在百亿斤以上。同时,强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加快推进乡村治理和农村改革,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