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云不变,潭曲沉花影;隔堰闻桔樨,遥怜匏叶冷。”三百多年前,诗人刘体仁写下《慧湖纵笔》一诗时,绝不会想到慧湖在后世一度为黄水淤积、垃圾遍地,更想不到如今慧湖又美景回归。 阜城慧湖景观提升工程于2018年3月份动工,年底建成并竣工验收,慧湖再现诗人笔下“落日云不变,潭曲沉花影”的美景,成为附近居民及市民休闲赏景的好去处。 重建后 慧湖水质、环境都变好了 10月19日,记者来到位于颍泉区中市办新建社区境内的慧湖,但见东侧入口广场,已经成为新建社区志愿者活动广场,广场上竖立数道宣传牌,内容包括志愿者服务活动、文明城市创建等。广场西侧,是一处木质亲水平台;再向西望去,就是水平如镜的湖面,湖水清澈。岸边,是还未来及落叶的各种绿植,中间有绿道,曲径通幽。沿湖边还有一圈高大的桂花树,正在喷芳吐金,散发出的香气沁人心脾。广场北侧,则建上了健身设施,附近居民正在这里健身。 “这个公园是2018年重新建的,我记得很清楚。”正在健身的周大爷告诉记者,几百年前慧湖是有名的景点,规模比现在大,曾经被黄水堆积。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慧湖的水质还是很好的。后来,慧湖东边的柴油机厂翻砂产生的废渣进入湖边的低洼地,湖面开始变小。 记者了解到,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当地居民又开始围湖建房,一部分生活垃圾也被倒进了慧湖,原本清澈的湖水开始变黑变臭,湖底的淤泥也越积越多,连鱼虾都不见了踪影。随后,当地政府对慧湖进行综合整治,包括清理垃圾、用石灰在湖水里消毒,但总的卫生及水质状况未得到根本好转,成为一片规模不小的“水洼”,水里、岸边杂草丛生。 “现在慧湖的湖面比以前小一些。不过2018年重建以后,水质、环境也好了,还有锻炼身体的地方,我们都很满意。”周大爷说。 保持湖水活起来净下来 记者在慧湖湖面上,还看到了几个用于净化水质的浅蓝色圆盘状装置。 “在设计及建设之初,我们对慧湖的定位有三个。”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相关人士介绍,一是服务大众的康体公园,二是水质清澈的生态公园,三是延续文脉的文化公园。鉴于此,在慧湖沿岸西侧和西北侧布设主入口广场区、叠水区,北侧是水榭亭廊,东北侧及东侧是康体休闲区、休闲活动区,南侧为林下休憩区。 但核心是要保持慧湖水质不再恶化。“首先,是让湖水‘活起来’。”这位人士介绍,慧湖与周边水系没有直接贯通,而且它标高较高,为29.5米,东侧的东城河标高仅为28.2米,按说是“一潭死水”,只能靠雨水补水。所以,在设计、建设时,他们在湖体西北侧加上了抽水装置,从东城河引水;在西南侧设了滚水堰,当慧湖水位高至一定程度,湖水就会沿着滚水堰泄入东城河。 其次,是让湖水“净下来”。建设采用的是一种“阶梯净化系统”,从湖体西北角抽水泵处始,分沉淀塘、净化塘、稳定塘等区域。其中,沉淀塘区域种植大量灯芯草、梭鱼草、香蒲、水葱等,以去除较大颗粒的悬浮物及部分化学污染物;净化塘栽植荷花、芦苇、泽泻、千屈菜、藨草、菹草、眼子菜等,综合吸收、去除有机物、病原体、营养物(氮、磷)以及重金属等污染物;稳定塘种植荷花、狐尾藻、黑藻、苦草等,进一步净化水体。此外,湖内设置种植钵(盆栽),以防止藻类二次污染。建成后,还加装了水体净化装置。 附近居民有了好去处 《阜阳市绿地系统规划》(2015-2030)明确,阜城绿地布局是“一湖伴城、两河萦城、三环绕城、九廊穿城、绿道织城、绿园缀城”的绿地系统结构,打造“一湖两河凭古韵、三环九廊贯颍州”的绿地系统格局。 其中,环古城精品绿道——绿道沿原有护城河河道(东城河、西城河、南城河、泉河-河滨西路段)进行布局,依托附近刘锜公园、七渔河公园、青颍公园、慧湖公园、三清河和其它人文古迹,营造阜阳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结合景观节点,展现阜阳城市魅力和滨水空间活力。 另外,在颍州路西侧、临泉路北侧、西城河东侧、河滨路南侧片区,商住用地较多,居民小区密度很高,而且原太平岗巷居民的安置房——慧湖安置区正在建设,即将迎来回迁。场地周边虽有青颍公园、泉河风景带、文峰公园等,但服务半径较大,居住区到公园的距离较远。慧湖公园重现美景,将使这一带的居民又多了一个便捷到达的休闲之处。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