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100亿元的阜南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阜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充电提速”。 ![]() 阜阳市民中心。 ![]() 颍州西湖。 ![]() 江淮重卡。 ![]() 阜阳金风科技有限公司风电装备智能制造创新示范项目一期风力发电机组机舱、叶轮等整机大部件制造车间。 ![]() 安徽阜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GWNplus超高效太阳能单晶硅片项目。 ![]() 中科海钠 ·阜阳全球首条GWh级钠离子电池生产线。 刚刚过去的一年,阜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聚焦省委对阜阳提出的“成为皖北加快发展排头兵、安徽高质量发展又一增长极”目标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实施高质量、可持续支撑的追赶型发展战略,迎难而上、埋头苦干,加快建设“三地一区一城”,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前三季度GDP增长3.7%,位居全省第6位、皖北第1位,预计全年增长3.7%。 牢记殷殷嘱托 切实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奋力在多种粮、种好粮和保障粮食安全各个环节上当标兵、走在前,夏粮单产和总产双创历史新高,实现面积、单产、总产、效益“四提升”,秋粮总产再获丰收,秋种超额完成省下达的754万亩小麦播种任务,“中国饭碗”装上了更多更优质的“阜阳粮”。 在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上当标兵、走在前。对实行订单生产的优质专用品牌小麦良种补贴和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补贴全额全覆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产粮大县全覆盖。 在提高种粮收益上当标兵、走在前。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推行“按图索粮”和“订单式生产”,2022年秋种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660万亩、占小麦面积的87.6%,优质专用品牌粮食工程成为全国样板。 在发挥规模经营优势上当标兵、走在前。突出抓好大户带小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稳居全省前列,土地流转率稳定在64%以上,其中30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占30%,有序推进“小田变大田”试点247.8万亩,完成农业生产全程“大托管”面积436万亩。 在推进“两强一增”上当标兵、走在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5%,成功组建南农大阜阳研究院、皖北(阜阳)生物育种研究院等育种平台,培育国审新品种5个,科技特派服务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率达93.5%。 坚持第一要务 持续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实现争先进位。 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扎实推进。加快建设制造强市,深入实施制造业倍增行动、战新产业倍增计划和工业投资千亿计划,工业投资、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速均居全省第1,技改投资增速位居全省第3,新入库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6个、位居全省第3,进入全国制造业百强市,界首、太和进入全省制造业10强县。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区域性绿色消费中心,12家企业上榜省2022年民营企业“服务业百强”、总数居全省第2,华源物流成功创建阜阳首个国家5A级物流企业。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阜阳天邦年产500万头生猪屠宰深加工一期项目正式投产,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93个,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居全省前列。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聚焦“十大特色产业”,瞄准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扎实开展产业链招商、基金群招商、场景化招商等,突出抓好工业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配套专家企业的引进和嫁接落户,相继引进了三峡集团、金风科技、东方电气、和邦生物、中科海钠、华润投资、比亚迪等一批知名企业,2022年1-11月份,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23个,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增长13.8%、居全省第3位。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深入实施百亿投资项目、百亿营收项目、百亿特色园区项目“三个百亿行动”,中科海钠·阜阳全球首条GWh级钠离子电池生产线产品下线,阜兴新能源全国首个大规模生产20GWN+型超高效单晶太阳能硅片项目投产,中科昊海全国首套民用工业级日产1.5吨氢液化装置建成投产,赛颍光伏电池及组件、皇氏超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昊源化工可降解塑料及尼龙66新材料、巨东再生金属绿色智能制造5个百亿级制造业项目加快建设。 龙头企业培育再创佳绩。坚持政府引导、目标激励、分级培育、一企一策,深入实施工业企业“13581”龙头培育工程,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13家、限上商贸企业40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29家、高新技术企业130家,上榜省2022年民营企业“营收百强”8家、“制造业百强”7家,天能等3家制造业企业年产值超百亿元,昊源化工进入2022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 深化改革开放 有效激发发展活力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切实以开放促进创新、以创新倒逼改革,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不断提升。 改革潜能持续释放。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集成创新“评定分离”改革,实行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十项制度”,扎实开展“企业家早餐会”、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星期六会商会”、“优环境、稳经济”等活动,累计为企业解决问题2.16万个,市场主体总量达77万户、稳居全省第2位。统筹推进开发园区等重点领域改革,城乡教育共同体改革创新做法在全省推介。 创新动能持续迸发。建成省级创新型城市并启动实施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大力推进与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产学研合作,阜兴新能源、海钠新型钠离子电池、镓数氮化物等研究院加快建设,近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30.92%、居全省首位。 开放势能持续增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与上海市徐汇区、松江区和台州市战略合作,加强与苏州结对合作帮扶,正式签订《苏州阜阳结对合作帮扶框架协议》《合作共建苏阜产业园区框架协议》;推进阜阳城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双圈”联动发展,与合肥市开展新一轮南北合作共建,与毗邻十三县市区经济协作会制度持续深化。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阜阳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建设,“出境竹木草制品检疫监管新模式”在全国推广。 注重城乡统筹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统筹推进以阜城为中心、县城为重点、重点乡镇为支撑、美丽乡村为基础“四位一体”协调联动发展,着力强化产业支撑、提高城镇化率,加快城乡协调发展步伐。 倾力打造名副其实的现代化大城市。《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正式把阜阳建设Ⅰ型大城市列入规划,有利于人才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物资流等生产要素在阜阳加速聚集;京港高铁、徐淮阜高速、阜阳机场扩建、引江济淮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设全面提速,安徽(阜阳)铁路国际物流港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阜阳港南照综合码头开工建设,“铁公机水”四位一体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加快建设,2022年完成城建投资242亿元。 倾力打造充满活力的中小城市。深入实施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工程,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界首市成功入选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城,界首市、太和县、颍上县、临泉县入选2022年安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三十强。 倾力打造各具特色的重点集镇。持续增强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积极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特色板块经济在城镇集聚发展,太和县城关镇、阜南县鹿城镇、太和县肖口镇、界首市光武镇入选中部百强镇名单。 倾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全面掀起对农村人居环境四净两规范突出问题开展整治改进的热潮,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基本实现环卫保洁市场化和无害化处理全覆盖,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84.3%,累计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740个。 突出以人为本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让政府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全面落实就业优先。大力实施就业促进行动,常态化开展“2+N”特色招聘活动,连续15年组织“接您回家”活动,建成121个“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新增城镇就业9.4万人,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支撑根治欠薪试点工作现场会在阜阳召开。 用心办好民生实事。突出抓好10项暖民心行动及“20+10”项民生实事,在全省率先实现“出生一件事”集成联办,授权阜阳名小吃品牌经营门店752家,新建老年食堂(助餐点)590个、服务老年群体超80万人次,建成停车泊位5.28万个,群众满意度长期稳定在90%以上。 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阜阳理工学院新校区建成使用,阜阳幼儿师专岳家湖校区开工建设,“三转四像”特色办学模式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深入推进“健康阜阳”建设,“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首创首成,每千人口床位数达6.77张。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长三角城市和医疗机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两个全覆盖”。 奋力推动绿色发展。认真落实“双碳”战略,成功创建国家“绿色出行示范城市”,阜南有机废弃物利用“三全”模式有序推广、“8+1”站田式生物天然气生产网络初步形成。大力发展风、光、储、火、热、氢、生物质“七位一体”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国家首批、长三角首个大型风光储一体化项目—阜阳南部120万千瓦风光基地等项目部分建成投运,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70万千瓦。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突出抓好生态环境问题整改,PM_2.5平均浓度改善幅度居全省第2位。 树牢底线思维 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实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 坚定坚决落实疫防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既创新机制高效处置多起突发疫情,又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将心比心化解信访难题。建立健全“党建+信访”、市级领导“月接月研”、县级“周接周研”、重要信访事项专班办理、阅批群众来信等工作机制,清单化、闭环式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一大批“骨头案”“钉子案”“陈年案”得到有效化解,信访考核排名前进10位、历史性地进入全省前6。 尽心尽力抓好社会治理。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基层首创的“四事四权”工作法在全省推广,“两有三解”平台得到中央政法委和省委肯定,“五老法治诊所”“村嫂理事会”等品牌矩阵逐渐形成,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妥善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金融等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单四制”,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8.7%和36.7%,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勇于自我革命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纵深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坚定不移加强政治建设。认真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开展面对面、网络宣讲等1460余场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多措并举建强干部队伍。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扎实开展比本领、比服务、比实绩“三比”活动,建立交流比学的练兵制度、好差评比的通报制度、座次排名的亮相制度,注重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重大斗争一线考察选拔干部,选派年轻干部到上海、省直单位和企业跟班锻炼,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持之以恒夯实基层基础。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派出所长等9类基层“十佳”争创活动,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久久为功狠抓作风建设。聚焦“一改两为”,狠纠“四风”顽疾,点名道姓通报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20起,“务实、规范、创新、精准、高效”的工作作风逐渐成为广大干部的行为自觉。 坚持不懈抓好反腐败斗争。一体推进“三不腐”,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全面推开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累计受理投诉举报3395件,已办结3093件,群众满意率达89%。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阜阳市将始终把“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增强“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紧迫感,坚定不移实施高质量、可持续支撑的追赶型发展战略,走好开放兴市、产业强市、创新活市、生态立市、和谐安市“五条路”,着力抓好“双招双引”、产业发展、改革创新、城乡统筹、民生改善、防范化解风险以及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加快建设“三地一区一城”,矢志勇当皖北加快发展排头兵,朝着成为安徽高质量发展又一增长极不断迈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更多力量。 (本版文图由阜阳市委宣传部提供)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