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才”企业不再“融资难” “无抵押、无担保,能循环用3年,还享受贴息!”4月27日,拥有多名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安徽天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收到了一笔3500万元纯信用贷款。这是阜阳发放的首笔“人才贷”。 据介绍,“人才贷”,是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发起,合作银行提供,专门用于高层次人才或其长期所在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活动的无抵押、无担保信贷产品。今年3月份,界首市出台暂行管理办法,在阜阳市率先开展“人才贷”业务。 位于阜阳界首高新区的天鸿新材料公司,是专业从事锂电池隔膜研发、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多名高层次技术人才。今年,企业准备上马新一批锂电池隔膜生产线,亟需资金。得知情况后,界首市地方金融监管事务中心主动对接,认真梳理企业高层次人才和生产经营情况,不到两天,就协助办理了相关手续,并协调金融机构于27日正式放款。 “这笔钱真是及时雨。”高层次人才不仅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还为企业带来了发展所需的“真金白银”,这让天鸿新材料公司董事长胡伟对人才更加重视:“以后,要进一步引进培育人才、用好人才。” 界首市地方金融监管事务中心主任李超介绍,不同于以资产抵押为主要担保模式的传统信贷,界首创新推出的“人才贷”,主要针对人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风险大等问题,通过构建政府、银行和担保、保险机构多元参与的信贷风险分担、利息及费用补贴等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效应,引导金融机构降低人才企业贷款准入门槛,为人才企业提供便捷、低息的纯信用贷款。“人才贷”只能用于贷款企业生产经营或技术研发,单笔贷款期限1-3年。 为推动“人才贷”惠及更多企业,界首市还探索推出了风险补偿资金池牵头人出具推荐函、政策性担保机构担保、保险机构提供信用保证保险3种“人才贷”业务模式,并设立3000万元的“人才贷”风险补偿资金池,专项用于合作银行和担保、保险机构开展“人才贷”形成不良贷款的损失补偿,同时,积极支持合作银行对到期贷款开展“无还本续贷”业务。 “‘人才贷’的发放,充分体现了我市对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的高度重视,在为人才、企业放开手脚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撑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人才要素在企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阜阳市金融监管局负责同志表示,将在总结界首创新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在全市推广“人才贷”,进一步推进人才链和资金链良性互动、深度融合。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