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平原 查看内容

记忆中的夏收夏种

2023-5-29 15:56| 编辑: 刘黎 | 查看: 139986| 评论: 0|原作者: 宋子美|来自: 阜阳日报

  春争日,夏争时。农历端午前后,抢收抢种。一个“抢”字道出了这个时段的紧迫,小满节气之后雨水渐增,突发暴风雨和洪水的危险概率增大,所以小麦必须“抢收抢种”,否则会造成重大损失,一切辛苦付之东流。现在如此,以前也是如此。
  
  小时候,在开镰割麦之前,每家都会在自家地头清理一块地方,铲除一切杂物,再均匀地洒上水和麦糠,牛或驴拉石磙,一遍一遍一圈一圈碾压平整,这叫造场,为打麦脱麦晾晒小麦用。开镰割麦了,天刚微亮,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下地。小孩子早上还睡得迷迷糊糊,大人就一遍遍喊起床下地,有时被拽着耳朵叫起来,揉揉眼用凉水洗脸,才能彻底清醒。
  
  叫小孩那么早下地,一是捡拾漏掉的麦穗,二是收集地上的麦枯叶留烧锅。
  
  会使镰刀的大人,从麦地的一头开始一低头一弯腰,左手揽住一把站立的麦稞,右手镰刀挨地皮从麦根上,从前往后一拉,“喀嚓”一声清脆响,小麦被割掉,从右行至左行,连着割几下,再把小麦棵放在一堆,弯着腰不停往前割。有时直起腰,拎起衣襟擦擦脸上的汗,继续割。一块地割完,就用牛拉着四轮木车运到早已造好的打麦场晾晒。装车是个技术活,用三叉木杈把分散的麦堆挑入大车里,均匀放好,再用木杈拍实在了,一层一层的,能装高出大车一二米,然后用拴在大车框上的粗麻绳,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再到各个对角,拴紧扎牢,一个响鞭,几头黄牛拉着装满小麦的大车摇摇晃晃走出麦茬地。
  
  小麦卸到打麦场,摊开,铺匀,一边晾晒,一边用牛或驴拉着石磙一遍遍碾压,并用木杈不时翻动。留作盖房子的麦秸不压,单晾晒。
  
  等太阳快落了,起晚风了,大人用木杈木锨把碾过的麦集中堆放,先用木杈挑去碎麦秸,再借风势按风向用木掀,连麦粒和麦糠往上抛洒,使麦粒和麦糠分离,这叫扬场。若天无雨,麦籽就放在场里,晒干了装进布口袋扛回家。留作盖房子的麦秸,人们每次用手攥起一大把,用力在一个硬物件上摔,麦籽脱下,麦秸一小捆一小捆扎好,运回家码在屋檐下,用塑料布盖好防雨淋,脱光籽、碾碎的麦穰麦糠堆在场的一角,再从上到下用泥糊上。麦穰喂牲口,麦糠留和泥盖房修屋。
  
  割了麦,还要早起趁凉快下地扒麦茬,各家都是紧贴地皮下镰,要用力气用小铁铲子从土里扒出裹着紧紧泥团的麦根,等晒干了,用木棒等结实的硬东西使劲砸,除掉泥土,剩下的麦根当柴火烧锅。在砸除麦根上泥土的时候,会落一头一脸一身的灰尘。
  
  这就是六七十年前记忆中的夏收夏种。
  
  土地还是那么多土地,那时候人口比现在少,乡下农民一年到头辛勤劳作,午季亩产不过百斤,吃不饱穿不暖。现在土地还是那么多、人口多了一倍,农民却能吃肉喝汤住楼房,小麦亩产1000多斤,再也不用造场用镰刀割麦。联合收割机一天收割几百亩小麦,一气呵成,秸秆粉碎还田当肥料,或用作发电燃料,农民的日常生活也用电用气了。有了党的好政策,有了无数个像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如今的华夏大地才丰衣足食、国泰民安!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上一篇:泉河初夏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