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收抢收中,我市一项项贴心举措温暖着外地农机手 6月2日,志愿者为正在颍上县王岗镇唐垛湖区抢收的外地农机手送去盒饭。特约摄影 王林洪 6月1日凌晨,53岁的河南永城农机手朱路军,驾驶联合收割机从阜南曹集北上,抵达颍州区掩龙村张塘坊,这已是他连续第5年到掩龙村收麦。 远远听到收割机轰鸣声,早早等在路边的张塘坊生产组长张夫喜迎了上去。寒暄过后,他将朱路军带到有卫生间、空调的住处,又端来热腾腾的饭菜。 5个多小时后,朱路军已坐在收割机驾驶仓,在张塘坊的麦田收割小麦,“天气预报说2日有雨,咱得赶紧给乡亲们收麦子。” 时至中午,张夫喜等村干部又带着卤肉、芹菜炒皮丝、矿泉水赶到田头,招呼朱路军等农机手休息吃饭。“大老远的来帮俺们收麦,你们辛苦了。”张夫喜说,师傅们干活认真,一日三餐要保障好。近几年,每当有农机手来村里干活,乡亲们都会送水送瓜,多年相处,大家早亲如一家人。 次日夜间,掩龙村小麦全部收获完毕,朱路军也踏上归程。在阜南县、颍州区作业4天时间,朱路军共收获小麦500亩,不仅收入可观,乡亲们的热情更令他难忘,“阜阳人热情厚道,吃饭、休息都不用操心,感谢大家的招待,明年收麦还来。” “三夏”大忙,“抢”字当头。作为闻名遐迩的江淮百亿粮仓,今年我市共种植小麦776.71万亩,面积超过全省的1/6。做好小麦抢收,保障粮食安全,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午收启动后,除充分调度本地农机手抢收外,每天还有数千名外地农机手,奔忙在我市田间地头。特别是受降雨影响,全市小麦收获加速,不少外来农机手顾不上休息,不分昼夜参与抢收作业。 “阜阳人生性好客,机手们不辞辛苦来帮助抢收,就像到咱家里‘走亲戚’,理应热情招待,让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去、明年再来。”不少群众说。 连日来,欢迎农机手、善待农机手,在全市各地蔚然成风。我市国道主要路口、高速出口均设置了农机“绿色通道”,外来农机优先通行;从全市所有高速出口抵阜的外来农机手,都会获赠大礼包,内含毛巾、肥皂、矿泉水、口罩、防暑降温用品和作业明白纸。 南部沿淮地区收获较快,颍上县发信致谢农机手,并呼吁他们继续留阜支援兄弟县市抢收小麦;颍州区给予本地作业的农机每亩10元补贴;颍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公开手机号,喊话农机手有困难直接打电话;太和县给外来农机手送上羊肉板面,让他们吃饱、干好…… 从政府部门到基层乡村,一项项贴心举措、一份份真心实意,温暖着外地农机手的心,更传递出阜阳人的深情厚谊。 “在颍上县午收时,发现收割机出现问题,给当地农机部门打了个电话,技术员很快赶来,帮助解决了困难。阜阳人热情、服务周到,作为一名外地机手,来这里作业就像回家一样。”江苏徐州农机手王伟道出了来阜作业的广大外地农机手的心声。 作为抢收抢种的重要力量,我市历来重视跨区农机工作。今年全市共投入联合收割机2.7万台,并创新实行以县为单位、镇为单元的网格化管理,开展跨区机具对接,累计对接意向外来机具8412台。 全市共设立23个农机跨区作业接待站,开通农机跨区作业“绿色通道”和农机加油专用通道,公布24小时跨区机收服务热线9个,为有意愿来阜的农机手提供咨询服务与作业指导。依托本地农机企业成立应急维修服务队,为跨区农机提供保养服务。与中石化、中石油等部门协同对接,优先优惠保障农机作业用油。作业结束后,市县农机部门引导跨区作业农机有序外出,做到“调得来,出得去”。 特别是近期出现阴雨天气,对麦收产生不利影响,我市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发布跨区作业明白纸、致广大跨区作业机手的一封信,做好机具调度和服务保障,加快抢收进度,确保全市小麦颗粒归仓。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