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平原 查看内容

朋友们愿意围绕在你的周边

2023-9-8 10:01| 编辑: 刘黎 | 查看: 12734| 评论: 0|原作者: 流萤|来自: 阜阳日报

——纪念诗人万文义老师
  
  万文义老师走了。于我等晚辈,万先生是恩师、诤友,更是难得的忘年交。
  
  上个世纪末,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文学之风大兴。当时,我正在家乡一所中等师范读书。学校虽地处偏僻,但也被文艺气息浸染,办有文学社,定期出诗刊。同学们畅游文学海洋,很是热闹,一个班级里,会有几个诗社、读书会春笋般冒出来。
  
  那是深秋季节,校学生会通知:相邻的亳州一中有一场文学讲座。阴雨连绵的寒夜里,我们匆匆吃了饭,就往大礼堂赶。可还是去晚了,礼堂里已经坐满了文学爱好者,我等只能趴在窗外“旁听”。凉风飕飕,拉开的窗户时不时被里边的听众关上,我等听得断断续续,但仍如饥似渴。
  
  讲课的老师穿一件有些破旧的棉袄,人显消瘦,但精神矍铄,口才一流,他从新时代新诗歌讲起,旁征博引,娓娓道来,不时赢得满堂掌声——他就是知名诗人万文义老师,这是我第一次目睹诗人风采。
  
  后来,在语文老师毕忠霞的鼓励下,我开始练笔,写短文与诗歌。一次,我写了一组题为《春姑娘》的小诗——现在看来就是一行行顺口溜——拿给毕老师,毕老师稍作修改,就投给了《清颍》杂志,还给著名作家徐瑛写了推荐信。过了几个月,我以为自己的习作已经石沉大海,却传来一个好消息:习作发表了,就在《清颍》杂志上,责任编辑就是万文义老师。那时候,学校生活很苦,我却因为这组诗得到了十元稿费,干脆请全班同学吃了一次方便面,还喝了刚刚流行的扎啤。
  
  从此,我就不自量力地写起来。每一次投给《清颍》,都得到万文义老师的指导、鼓励。殷殷教诲,至今难忘。
  
  1988年春,阜阳地区文联主办“当代诗歌笔会”,包括港台地区以及新马泰的华语诗人纷纷参会。亳州成了分会场之一,我有幸成为年龄最小的参会者、学生代表,见到了徐瑛、万文义、崔波、袁远、韩光、张雷等老师,他们热情鼓励我“多读书,多写作”。在一个小型座谈会上,万文义老师还专门谈了我的习作特点,给了我极大鼓舞。
  
  也许是一种缘分吧,大学毕业后,阴差阳错,我的档案被“留”在行署教育局,后分在一所中学当语文老师。当时经济大潮汹涌,下海做生意成了热门话题,文学被边缘化了。等生活安定下来后,我又做起作家梦,只是梦与现实时时冲撞,一时极为苦闷。
  
  一天,踏着夕阳在人民西路散步,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骑着自行车经过。我试着喊了一声,果然是地区文联的徐瑛主席。他认出了我,我也把心中的苦恼呼啦一下说了出来。徐瑛主席给我细细分析,鼓励我克服困难,实现自己最初的梦,并约我多到文联坐坐。从此,我理解了文联为什么是“文艺之家”,那里温暖、热闹,老师们乐于指导、帮助新人,我也常常去向老师们请教,请教最多的就是万文义老师。
  
  万文义老师热情、健谈,我们谈文学,谈理想与人生,逐渐成了忘年交。正是在诸位老师的引导帮助下,我又开始了逐梦之旅。
  
  万文义老师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也是我认识的文人中最具诗人气质的。相识多年,我从没见他消极过,也从没见他向困难挫折低头——他每天都在激情澎湃地生活、写作,这一点,让我十分敬佩,也是很多文学青年喜欢聚集在他周围的原因之一。
  
  万文义老师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在校就是高材生,他把对生活的热爱,化作一首首诗歌,创作数量多、质量高,曾被称为当代安徽主要诗人之一,作品在阜阳乃至全省影响都很深远。他多才多艺,歌词创作成果累累,曾任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多年。老师笔名“老马”,自己也正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驰骋在文学的大道上。
  
  诗如其人。我读万文义老师的作品,感觉到的都是正能量,没有一丝颓废。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万老师为人坦率,正直,有着“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诗人性格。生活中,万老师却是个随和慈善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尽力帮助每一个遇到困难的弱者,尤其是文学青年。
  
  退休后,万老师更忙了。他热情似火,谁的忙都愿意帮一下。每次见到他,他总在四处奔走,不是在为晚会写串词,就是在忙老干部支部的工作,或者为朋友张罗一些大事小情。但他的笔一刻也没有闲下来,文学创作从未停止,耄耋之年,仍有一首首豪迈奔放的诗歌、歌词佳作问世。
  
  遗憾的是,由于最近几年杂事繁多,我们见面少了。就在两个月前,我与老师见了一面,那时他已经抱病。我们聊了很久,临别时,老师赠给我一个小而精致的录放机,里边是他精心下载录制的二百多首歌曲、相声。真没想到,那竟是我见老师的最后一面,录放机也成了我们的分别纪念,每当听到里边的歌曲,万老师那昂首迈进的背影、慈爱的面容、殷殷的教诲总会浮现在我眼前、耳边。不由想起作家臧克家一首悼亡诗:“朋友们愿意围绕在你的周边,现在,不告别一声就悄悄地去了,撇下无边春色里的思念。”
  
  万老师的老友崔波老师曾为他写下一副挽联,就以此作为对万老师永远的纪念吧:
  
  文采风采共辉,生也豪迈,去也豪迈;
  
  艺德品德并馨,来也潇洒,去也潇洒!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上一篇:小院瓜事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