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00后大学生的别样乡愁之旅

2025-2-7 09:35|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8638|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任刚/文 王军侠/摄|来自: 颍州晚报

   何谓乡愁?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答案。

  诗人余光中眼中的乡愁,是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而在00后大学生小袁心目中,一半烟火,一半清欢,便是她的乡愁。春节期间,她在网上发布的行走笔记《重新认识了阜阳》一文火了。2600字的文章中描述的颍州西湖、东关美食等,配上图片和视频,勾起了无数阜阳游子的乡愁。


  近日,记者联系上小袁,听她讲述自己的别样乡愁。

  小袁是安徽大学大四学生,发帖源于她和室友小王的一个约定。

  “去年寒假,我到她的家乡唐山玩,尝遍了当地的美食,但最令她骄傲的却是安徽板面。”小袁说,当时自己感到非常自豪,“板面起源于我的家乡,我也想让她来看看这里的风光。”

  这个寒假,小袁便邀请小王来阜阳,感受不一样的颍淮风情。

  到阜阳后,两人的第一站是位于颍南路美食街的一家羊肉板面馆。“一是距离她住的酒店近,二是想让她尝尝太和板面的味道。”嚼劲十足的板面,香辣的羊龙骨,让两人吃得津津有味。

  接下来的几天里,小袁又带着闺蜜品尝了格拉条、粉鸡、烧饼……

  “既是带她尝鲜,也是为了解我的思乡情。”小袁说,大学食堂里也有一些阜阳籍厨师,供应格拉条、太和板面等,但不知为何,怎么也吃不出家乡的味道。“假期回到家乡,爸妈问我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我会说去吃碗格拉条。”

  小袁坦言,自己平时不太能吃辣,但吃格拉条、板面时总要放上一勺辣椒油,“吃的不仅是那一碗面的味道,更多的是放不下辣椒香味中的那份乡愁。”

  除了家乡味,小袁还带着同学在阜城来了一场Citywalk。图书馆、博物馆,两人足足逛了大半天,让小王感受到阜阳文化的厚重;城南万达广场、双清湾水街等地,更是让小袁直呼“阜阳变了模样”;在颍州西湖灯会上,两人徜徉在挂满欧苏诗词的文化长廊,“那一瞬间仿佛穿越了时空”……

  5天的阜阳之行,在两人看来,是人与城的相遇。“好似两条游进阜阳烟火里的鱼儿。”小袁说,虽然自己是土生土长的阜阳人,但这次陪室友游家乡,也是一次重新认识家乡的过程。

  告别前,小王的一句话为此行做了最好的诠释:“我以前觉得,中国那么大,阜阳不过是地图上的一个点,现在终于感受到它的厚重与辽阔。”

  在小袁看来,无论身处何地,自己终究是阜阳人,根就扎在这里,“向外界展示家乡的美与新变化,是我的义务与责任。”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