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5日—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是“科学防癌,健康生活”,旨在通过普及癌症防治科学知识,倡导群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控制癌症风险因素;鼓励高风险人群主动参加癌症筛查,促进早诊早治;指导癌症患者及时接受规范化诊疗,并定期复查。我市各地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何正确认识癌症、积极防控癌症?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阜南县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张峰。 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均居首位 张峰介绍,医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以及交界性肿瘤,恶性肿瘤就是我们常说的癌症。结合临床,目前高发的癌症主要是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肝癌。最新数据显示,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名第一的癌症。 张峰分析,肺癌高发与多重因素相关。首要诱因是吸烟,包括主动吸烟和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环境,烟草中的致癌物质(如焦油、尼古丁)会直接损伤肺部细胞。其次,环境污染是重要推手,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可长期沉积于肺部,诱发慢性炎症和癌变。此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和长期心理压力可能进一步削弱免疫功能,加剧患肺癌风险。 很多人疑惑,为什么癌症一发现往往就到了晚期?张峰解释,肿瘤的发展是一个多阶段、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基因突变、细胞行为改变及微环境相互作用。多数癌症的发展,从正常细胞首次发生基因突变到恶性转化,以及发展到侵袭与转移,可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癌前病变”是指肿瘤发生之前的病变,即正常组织从正常细胞向癌症发展的这样一个必然阶段。癌前病变虽然带一个“癌”字,但是它本身并不是任何恶性肿瘤,而是一种具有癌变可能的疾病。从一个正常的细胞发展到癌症细胞是一个长期的、慢性的过程,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时间。所以,肿瘤预防和定期检查尤其重要,如果想阻止肿瘤发生,一定要有目的地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张峰介绍,随着医学进步,癌症已不再是人们过去认为的“绝症”,现代医学将它看作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疾病。特别是近年来一些新的肿瘤诊疗手段不断出现,使得癌症已成为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恶性肿瘤的5年生存率大大提升,很多晚期病人能够长期带瘤生存,生存质量也有很大改善。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特别重要 那么,如何提高5年生存率?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特别重要。”张峰说,防癌体检是早期发现癌症的最重要的途径。专业的防癌体检是代价最小、痛苦最少、最值得提倡的方法。防癌体检不同于一般的健康体检,是在癌症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常见癌症进行的身体检查,目的是让群众知晓自身患癌风险,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进行早期干预。目前的技术手段可以早期发现大部分常见的癌症。如防肺癌体检,体检时注重肺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怀疑有胃癌或有高危胃癌家族史的病人,可重点做胃镜检查;肛门指诊及肠镜是普查直肠癌的方法,尤其长期便血或者大便习惯性异常的人必查。此外,平时要注意身体出现的癌症危险信号。比如,身体浅表部位出现异常肿块,身体出现哽咽感、疼痛等异常感觉,皮肤或黏膜溃疡经久不愈,持续性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等。 张峰介绍,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癌症的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消除各种对人体产生致癌的因素。生活中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烟、肥胖、缺少运动、不合理膳食、酗酒、压力过大、心理紧张等都是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戒烟限酒、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心情舒畅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生。二级预防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40岁以上及高危人群要定期体检,规律性体检。三级预防是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对已发生癌症的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尽力提高生存率和肿瘤控制率。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