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劳动者之歌】从“码农”到“化工大师”的匠心之路   

2025-4-30 08:41| 编辑: 刘黎 | 查看: 1109|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郝思雅 通讯员 武艳 张致远|来自: 阜阳日报

从“码农”到“化工大师”的匠心之路  
——记全国劳动模范、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尼龙66车间主任、工程师官进军
  
  劳动创造幸福,奋斗成就梦想。从科技创新前沿,到项目建设工地;从救死扶伤一线,到乡村振兴现场……颍淮大地激荡着奋进的旋律。我市广大劳动者用汗水浇灌热土、用实干铸就辉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挺膺担当。
  
  “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本报推出“劳动者之歌”栏目,走近这些新时代奋斗者,用心聆听他们用坚守诠释初心、以创新突破极限的真情实感,深情讲述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动人故事,激励更多人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同绘就团结奋斗的壮丽画卷。

      2008年,毕业于阜阳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官进军踏入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开启了令人惊叹的跨界转型之路。17年间,他不仅完成从程序员到化工专家的身份蜕变,更于近日斩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用创新实践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精神。
  
  初入化工车间时,官进军的“格格不入”成为工友谈资。面对“计算机专业能否看懂管道流程图”的质疑,他的工作服口袋里永远揣着笔记本,经常追着老师傅记录每个技术参数。两年内,他不仅掌握了化工原理,更开创性地将计算机思维融入工艺流程。集团设备副总工潘建田评价:“他就像一块海绵,不知疲倦地吸收知识。”
  
  2011年,公司启动首套航天炉项目建设,其中的空分装置技术难度让许多资深工程师望而却步。出人意料的是,入职仅3年的官进军主动请缨攻坚航天炉空分装置,他带领团队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拼搏。“那真是拼命的两年。”官进军回忆道,尤其是开车调试时,团队人员24小时值守,记录下3000多个运行参数,饿了就吃盒饭,困了就在椅子上打个盹。最终,两套2万立方米/小时空分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刷新行业纪录。
  
  2015年,企业按规划退城入园,需要将生产设备搬迁至位于颍东区口孜镇的化工产业园区。官进军再担重任,通过创新管理,将搬迁工期从18个月压缩至14个月。2018年,园区二期项目建设期间,面对进口设备交货延期的情况,官进军一边积极与安装公司、设备厂家沟通,一边仔细研究工艺流程,不断优化试车、开车方案,最终抢回被延误的4个月工期,保障了整体装置如期竣工投产。徒弟张虎谈起师傅的工作节奏时感叹:“他就像一台永不停歇的发动机。”
  
  2023年底,官进军又被公司委以重任,负责重点项目新材料尼龙66的建设与开车。他带领团队潜心研究,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在他的带领下,尼龙66装置提前2个月竣工投产,产品质量、能耗等国际领先,为公司发展注入新活力。后期他又对尼龙66装置进行优化挖潜,减少生产装置次品率,每年为公司提升利润逾百万元。
  
  官进军的创新工作室里有一面专利墙,上面挂满了技术成果。最引人注目的是粗氩气回收利用系统,这项创新技术,每年可为企业增收1200万元,减少碳排放3000吨。“我们还会继续研发新的系统,效率有望再提升。”望着窗外的装置,他眼中闪烁着激情。
  
  时至今日,官进军依然保持着17年前的习惯:每日早早到岗,口袋里永远装着笔记本,遇到技术难题就一心钻研。“我始终记得自己是一个热爱技术的普通工人。”官进军说。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