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多天高温,皖北大地出现不同程度旱情。 7月30日一大早,临泉县邢塘街道齐庄社区大李庄村民李西云就来到田里。蹲在田埂上,他拿起的土块一捏即碎。这让他担忧起自家种的5亩玉米。 “现在正是玉米生长关键期,不及时浇水补墒,这季收成就要受影响了。”他说着,眉头拧成了疙瘩。 附近没有井,李西云只好在田里铺起塑料管,准备接自家的水浇地。 这时,村头传来机器的轰鸣声。一台钻井机踏着晨露开进了村。 “我们来给你家地里打井。”是社区党支部书记于磊带着施工队上门来了。 钻井机的铁臂缓缓升起,钻头触地的瞬间扬起阵阵灰尘。“打好井要是能出水,可是解决了大问题。”李西云望着钻井机喷出的泥土,每落下一捧土,心就跟着揪紧一分。 施工队长于金山蹲在地上,将土壤样本放在手心端详:“这里的土质属于黏土,得打到沙层才能见水,至少得钻8至10米深。”他抹了把额头的汗,说道。 “慢着,有潮气了。”钻井机轰鸣着继续向地下掘进,李西云将手指贴在钻杆上摸了一下,猛地一拍大腿说道。话音刚落,一股泥水突然顺着钻杆喷涌而出,落在干裂的土地上,发出“滋滋”的声响。“出水了,出水了。”李西云说。 这口深20米、内径30厘米的井,每小时能出水20立方米,足够灌溉周边100亩农田。经过洗井等工序后,清澈的井水顺着临时铺开的塑料软管流向玉米田…… 由于近期高温少雨,部分农田出现不同程度旱情,邢塘街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推出免费打井惠民举措,为抗旱保苗注入“源头活水”。 针对辖区内水源不足、灌溉条件薄弱的地块,邢塘街道组织专业施工队伍,实地勘察土壤结构和地下水源分布,科学规划打井点位,为村民免费打井。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井深、水质等标准,确保打出的井水量充足、水质达标,能够满足农作物灌溉需求。 “以前浇地要从附近的河塘抽水,费时又费力,现在街道免费帮咱打了井,接上水管就能浇,庄稼终于喝上‘及时水’了。”看着自家田边新打的井喷出清水,村民郭美容难掩喜悦之情。 邢塘街道有2000多亩耕地,多种植玉米、大豆、芝麻等农作物。 “目前已完成首批40眼灌溉井的施工,只要群众有需求,我们就一直打下去。”邢塘街道办事处主任王云峰说,后续将根据旱情发展和群众需求安排施工,努力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当地还将指导农户配套安装简易滴灌、喷灌设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助力科学灌溉。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