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是毛毛(化名)到医院例行检查身体的日子。天未大亮,母亲马支侠便来到儿子房间,唤醒沉睡中的他。因不久前手臂摔伤,毛毛穿衣多有不便,马支侠耐心地为儿子套上T恤。面对比自己高出近一头的儿子,她的动作轻柔舒缓,眉眼间是满满的慈爱。从儿子患病至今,马支侠已默默在家陪伴了儿子整整22个春秋。 马支侠帮儿子穿衣服 儿子不幸患重病 在阜城二里井社区一栋略显陈旧的居民楼里,记者见到了马支侠母子。 37岁的毛毛神情略显呆滞,面对记者询问,他常常答非所问。可每当他望向母亲,眼中便会泛起温柔的光芒,像一个渴望呵护的孩童。 “毛毛小时候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也很优异,谁能想到后来会生这样的病……”谈及过往,马支侠的声音不禁有些哽咽。她轻轻拉开儿子的上衣,术后留下的刀疤赫然在目,“现在他的身体里,有我的半个肝脏,我们母子俩的后半生,早已紧紧交织,再也无法分离。” 今年58岁的马支侠,在毛毛出生后不久,便和丈夫在街头经营起服装生意。靠着勤劳的双手,夫妻俩将平凡的小家庭经营得温馨而幸福。然而,2003年的一场变故,打破了这份宁静。 那年春天,马支侠偶然发现,儿子走路时肩膀总是一高一低。起初,她以为是孩子调皮养成的坏习惯,并未太过在意。可随着时间推移,症状愈发明显,夫妇俩带着儿子辗转多家医院求医问诊。最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生给出了“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结果。 “孩子病情危急,只有进行肝移植,才有可能挽救生命。”医生表示。 用母爱筑起生命防线 得知只有亲属捐赠肝脏才能挽救儿子,马支侠和丈夫第一时间进行了体检。然而,丈夫因身体条件不符合要求,这份沉重的使命便落在了马支侠肩上。 “他是我的孩子。只要有一丝希望,我都要拼尽全力让他活下去!”那年8月20日,马支侠与儿子一同被推进了手术室。毛毛的手术持续了整整27个小时,而马支侠也在术后昏迷了17个小时。幸运的是,手术最终取得了成功。经过三个多月的住院治疗,母子俩平安出院。 康复之路远比想象中的艰难。 毛毛的大脑因受到压迫,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障碍,就连最基本的走路、吃饭、穿衣都成了难题。为了帮助儿子恢复自理能力,马支侠手把手地教他吃饭、喝水、穿衣。有时毛毛因学不会而急得发脾气、摔东西,她也从不抱怨,只是一遍又一遍地示范,直到儿子学会为止。 在马支侠日复一日的悉心照料下,毛毛渐渐能够熟练使用筷子,也能独立行走,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慢慢恢复。为了全力照顾儿子,马支侠不得不放弃经营多年的生意。从此,家庭的经济重担压在了打零工丈夫的身上。 日子会越来越好 岁月流转,曾经那个活泼开朗的少年,如今已步入中年;曾经风华正茂的马支侠,也在时光的雕琢下鬓染霜华。 去年夏天,马支侠因过度劳累病倒住院,只能将照顾儿子的重任托付给刚结束高考的女儿。为了照顾哥哥,懂事的妹妹甚至向学校申请推迟一周报到。 “毛毛属于精神障碍三级,除了家人的精心照料,长期的心理疏导和系统训练也至关重要。”合肥市蜀山区阳光公益服务中心阜阳项目组负责人韦伟介绍。自接手颍州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以来,韦伟和团队成员已连续四年关注特殊家庭。在一次走访中,马支侠割肝救子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他们,此后,团队便对这个家庭给予了更多关照。 “阜阳好人”、公益志愿者朱红燕主动承担起为毛毛进行心理康复的工作,每月定期上门为他进行心理疏导。每逢节假日,朱红燕还会联系爱心志愿者,为马支侠一家送来米面油、牛奶等生活物资,给予长期帮扶。 马支侠说,当年为给儿子治病,几乎掏空了家底,如今依旧背负着外债,但自己从未后悔过,“只要我还在,就会一直陪着他。而且现在国家有好政策,还有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日子总会越来越好的。”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