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党报记者在基层】“金苗苗”铺就致富路

2025-5-21 08:50| 编辑: 刘黎 | 查看: 762|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郝思雅 通讯员 李海琛 实习生 杨洋|来自: 阜阳日报

  初夏时节,界首市田营镇姜楼村“雪山草莓”育苗基地内,成片的草莓苗青翠欲滴。基地负责人李振彪正带领十余名工人进行除草、去老叶作业,忙碌的身影与连片的苗圃相互映衬,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种苗是草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幼苗成活率直接影响后期收成。”李振彪介绍,2018年,他尝试大棚种草莓,因外购种苗成活率低导致效益不佳,让他一度气馁。2020年春季,他结合本地土壤特性和气候条件,引进“天仙醉”“红颜”等优质品种,在基地开辟专业育苗区,开展草莓自繁自育。

  经过两年摸索,李振彪逐渐掌握了育苗技术,种苗成活率显著提升。他算了算账:传统草莓种植每亩投入1.8万元,可实现纯收益约1.5万元;而专业化育苗每亩投入成本1万元,可产优质种苗4万株,按市场价每株0.8至1.2元计算,亩均纯收益达2.2万元,经济效益更高。

  于是,李振彪继续扩大育苗规模。目前,他的年育苗量达80万株,除满足自有30亩地种植需求外,还辐射供应太和、周口等地种植户。借助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基地实现“线上展示+线下交易”新模式,单条育苗技术视频即可收获十余条采购咨询。

  育苗和种植同步发展,李振彪的创业路越走越宽。他致富不忘帮助乡邻,把技术免费提供给村里的脱贫户,并义务指导有种植意愿的村民发展草莓种植。多年来,他的两个基地常年用工40多人,让留守老人、妇女在“家门口”有事干、有钱赚。

  在基地务工的村民姜素英一边忙着手上的活,一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流转了3亩土地,每年有2100元收入,平常有空还能到这里做工,每天能领70元,如果加班是100元。一年干200多天,增收近2万元。基地离家不远,还能照顾家里。”

  小小草莓苗,拓宽了村民的致富路。田营镇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依托育苗基地打造草莓产业综合体,推动形成“种苗培育—规模种植—休闲采摘—农旅融合”全产业链。目前,正规划建设观光采摘园,培育“草莓+文旅”新业态,让小小草莓苗真正成为富民强镇的“金苗苗”。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