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专题 2023年专题 健康阜阳 查看内容

银龄健康 从“心”启航

2025-6-27 09:49|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822|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段华梅 通讯员 郑小芳|来自: 颍州晚报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的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6月23日至6月29日是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今年的主题为“银龄健康,从心启航”,旨在切实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助力健康老龄化,通过多种方式向老年人普及老年期生理心理变化特点。本周关注,我们和市三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夏文姐一起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心病”不是身病

  65岁的张大爷最近两年总觉得心里烦躁,以往精神头不错、爱锻炼的他,现在不想与任何人交流。与此相伴的是,张大爷还感到身体不适,时而心慌胸闷,时而胃部胀痛。家人带着他到医院做检查。然而各项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反复检查却查不出疾病,让张大爷更加不安,增加了失眠的毛病,每晚辗转反侧,睡眠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两年下来,张大爷的症状反反复复,今天这儿疼,明天那儿不舒服。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张大爷来到市三院老年医学科,经过详细的心理评估和量表测试,医生诊断他患有焦虑性抑郁症,之前的诸多不适正是心理问题的躯体化表现。目前,张大爷正在医院接受抗抑郁、抗焦虑治疗并配合心理治疗,失眠、身体不适的症状也在一天天好转。

  市三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夏文姐介绍,抑郁症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精力下降,兴趣下降,持续性疲乏,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伴随紧张不安,失眠早醒,体重下降,严重者伴有自杀想法或者出现自杀行为。老年期抑郁症是指发病在60岁以后的抑郁性精神障碍,表现为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的精神障碍。老年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

  据统计,老年人罹患抑郁症的比例高达10%-15%。使老年人无法正常生活,同时也降低老年人家属的生活质量。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很多都会诉说各种身体不适,如厌食、腹部不适、便秘、体重减轻、胸闷、喉部堵塞感、头痛、头晕、颈背疼痛、失眠、周身乏力、心血管症状等。

  抑郁情绪为什么会通过身体表达?夏文姐解释,生活中,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压力大时,会觉得腰酸背痛、肌肉僵硬、浑身乏力、提不起精神;生气的时候则会头昏眼晕、心口憋闷。这些身体不适其实都是情绪问题使然。在综合医院就诊的老年患者中,像张大爷这样以躯体不适为主要表现的抑郁障碍患者并不少见,由于他们的情绪症状不典型,更容易被漏诊或延误治疗,有的甚至在心内科、消化科、神经科等各大科室辗转多年“久治不愈”,不得已最后求助精神科,从而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机。

  夏文姐介绍,除了身体上的不适,老年抑郁症患者还会表现为没有缘由的不安、茫然、焦虑恐惧,终日担心自己和家庭将遭遇不幸,严重时搓手顿足,坐卧不安,喋喋不休,经常想起一些不愉快的往事。

  还有一些老年抑郁症患者,早期没有得到识别和治疗,当病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有记忆减退、智能障碍、思维抑制类似老年性痴呆症的表现,对这类病人,尤其要注意鉴别假痴呆真抑郁情况,以免贻误病情,贻误治疗,影响康复。

  这些原因导致老年人得抑郁症

  老年人心理问题常由以下原因导致。夏文姐介绍,首先是社会环境的变化,如老年人退休后,从繁忙工作中解脱,变得清闲起来。如果没有业余爱好,不介入适当社区活动,可能日子会过得很郁闷。

  其次,是家庭环境改变,子女长大离家而去,或遇上父母去世或丧偶,在感情上容易承受不住打击,抑郁成疾。

  此外,角色的转变也是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前照顾父母、子女,现在年老体弱成了被照顾对象,如子女忽略照顾,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会更加郁郁寡欢。再加上年老体弱、慢性疾病缠身或经济拮据等,抑郁更容易产生。出现抑郁后,老年人的自杀危险比年轻人大得多,因此,对老年人要多加监护。

  抑郁老人多有睡眠问题

  夏文姐介绍,心理压力往往会影响生理节律。老年抑郁症患者会有明显的睡眠改变,如失眠、多梦、早醒等,而睡眠问题又加重抑郁。例如张大爷长期每晚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反复惊醒,就是抑郁焦虑在作怪。“现在很多老年人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当出现睡眠问题时,他们都很焦虑。”针对单纯的失眠问题,夏文姐建议,老年人每天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或打太极,能够有效缩短入睡时间并延长深度睡眠时长,但是需要避免晚间剧烈运动,以免刺激神经系统,影响入睡。此外,确保卧室环境安静、黑暗,为老人挑选舒适的床垫和枕头,以支持身体在夜间的充分放松。每天固定时间起床和入睡,规律的作息有助于调整生物钟,减少入睡困难。

  夏文姐介绍,如果发现老年人存在比较严重的失眠和心理健康问题,建议寻求医院精神科或专业心理治疗师的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能够有效帮助老年人释放情绪,处理内心的负面思维,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警惕反复求医却查无实病

  反复求医却查无实病,可能是心理在“喊痛”,这是抑郁情绪躯体化表达的典型特征。夏文姐提醒,当老人频繁诉说各种身体不适,比如头疼、胸闷、胃痛,浑身不舒服,食欲不好,睡不着觉,但多次体检和辅助检查均未查出明显异常时,家人切记不要简单地责怪为“想太多”或嘲笑老人“疑神疑鬼”。他们的痛苦在主观上确实存在,需要的是理解和安慰。在排除身体疾病之后,带老人到精神科就诊,也许就能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

  夏文姐建议,作为家人,要多陪伴老人,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焦虑和恐惧,可以一起回忆美好的往事,转移注意力,重建老人在家庭中的价值感和安全感。平日多给老人创造与他人、宠物、植物互动的机会,让他们获得精神上的寄托和满足。老年人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让生活充实起来。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