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阜阳外贸韧性与活力持续显现——半年经济观察④

2025-8-11 08:45|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930|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徐风光 通讯员 邓明明 张璟琛 顾鑫|来自: 阜阳日报

   盛夏时节,安徽(阜阳)铁路国际物流港内,一列满载柳编工艺品的集装箱班列缓缓驶出,奔赴海外市场。

  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59.1亿元,在结构性调整与政策创新的双重驱动下,阜阳外贸新动能崛起、老产业焕新、政策红利释放的特征愈发鲜明,韧性与活力持续显现。

  结构的优化升级,成为阜阳外贸抵御外部压力的重要支撑。从出口数据看,“新三样”与传统产品呈现“新稳旧增”的协同态势。

  上半年,全市出口光伏、锂离子电池等“新三样”产品0.7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光伏产品出口0.6亿元、增幅达61.1%。与此同时,服装、家具、家电等传统品类通过品质升级保持市场竞争力,出口优势稳固。其中,服装出口4.6亿元、增长2.8%,鞋靴出口2.3亿元、增长10.2%。

  进口端同样展现结构性亮点。服装及其衣着附件进口0.6亿元,同比激增145.6%;机电产品进口1.1亿元,增长176.1%;高新技术产品进口1.1亿元,增幅达512%。进口品类的快速增长,既反映出本地产业链对高端原材料、技术的需求升级,也为产业转型提供了支撑。

  更多的传统品类上演“老树发新芽”的转型故事。阜南县柳编企业将传统技艺与跨境电商融合,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把产品销往全球;金瑞祥的假发借助海关帮扶,上半年出口额同比增长超80%。

  特色产品出口同样亮眼。安徽共同体生物科技的香菇菌棒以“国内发菌、国外出菇”模式,上半年出口韩国近50个集装箱、近50万棒;安徽海德龙渔具在广交会上斩获25万美元订单,首批仿生拟态硬饵即将抵达巴西圣保罗。

  从传统产品到“新三样+特色产品”,阜阳外贸的结构转型路径愈发清晰。

  外贸韧性的背后,是政策创新的持续赋能。阜阳海关推出的12项“智慧海关”举措,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有力支撑。远程查检、AEO认证培育、RCEP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等措施,让通关效率显著提升。

  政策红利正加速转化为订单与效益。在界首市政务服务中心电子口岸代理点,安徽冠泓塑业外贸经理朱大伟体验着便利——电子口岸卡办理时间从3天缩至1小时,单次成本降低超千元;阜阳创溢鞋业借助RCEP政策辅导,对日本出口运动鞋关税直降3%,带动订单量增长20%;阜阳海关为专精特新企业定制“一企一策”服务,助力和鸿电气的储能电源在广交会上拿下南美客户订单。

  此外,市场多元化战略成效凸显。上半年,全市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26.6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的45%,其中,对越南、智利进出口分别增长2.7%、52.5%。RCEP政策红利持续释放,1至6月全市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205份,签证金额8791.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2.4%和77.6%,纺织服装、化工、农副产品等“阜阳制造”借势拓宽海外市场。

  阜阳海关副关长李建认为,站在年中节点回望,阜阳外贸虽面临外部压力,但结构转型的“含金量”与政策创新的“推动力”共同构筑了发展韧性。随着阜阳机场临时航空口岸申报推进、“慧视”平台提标扩面等便利化措施下半年全面落地,这座皖北城市的外贸“航线”将更加开阔。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