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阜阳制造”,打赢创新这一仗

2025-9-23 08:28|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422|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徐风光 通讯员 黄锋 吴峻清 李若愚|来自: 阜阳日报

日前拍摄的阜阳智能制造产业园。全媒体记者 徐丹丹 摄


  方形、圆柱形的钠离子电池惊艳亮相,“秀”出全球首条GWh级钠离子电池生产线的“硬核实力”;“高温纯氧加压鼓泡式流化床技术”能将废旧秸秆变身绿色甲醇;3D试衣机器人掀起个性定制的新革命……正在举行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上,阜阳制造凭借硬实力圈粉无数。


  曾几何时,在阜阳这片发展热土上,制造业一度是不容回避的“短板”。而今,从“阜阳制造”崛起到“阜阳智造”提速,工业正在成长为阜阳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新空间、新动能。


  “答好省委提出的‘创新之问’,将是阜阳工业又一次大发展的契机!”


  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滕敏表示,对阜阳制造而言,这不仅是一次突围破圈的攻坚,更是一场追赶跨越的硬仗。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新征程上,阜阳必须敢当先、敢探路。


  这不会是一场轻松的战斗!


  工业总体实力还不够强,支柱产业还不够壮,头部企业还比较少,产业链韧性还有待增强……这些“硬坎儿”,阜阳制造需下大力气攻克。


  打硬仗,需要斗志硬,更要打法准!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全市工信系统将省委“创新之问”涉及阜阳的38个重大问题,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突破的核心抓手,把“问题清单”精准转化为“任务清单”,树牢产业链思维,深化工业投资千亿计划与“三个百亿”行动,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集中倾斜,全力攻坚、逐项突破。


  传统产业要不要?传统产业怎么搞?


  阜阳的态度坚定清醒: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注入新质动能的传统产业是阜阳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阜阳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精准制定完善重点产业链图谱,一体推进短板产业“靶向补链”、优势产业“深度延链”、特色产业“聚力强链”;


  阜阳加快推动工业投资、技改投资持续进位争先,每年滚动实施100个亿元以上技改项目,以“智改数转网联绿色”新技改为核心突破口,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让传统产业在迭代中焕发新活力。


  传统产业“焕新”千方百计,新兴产业培育快马加鞭。


  欣奕华显示光刻胶出货量位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三,天鸿锂电池隔膜填补国内干法技术空白,觅拓光敏剂破解光刻胶上游原料“卡脖子”难题……


  紧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阜阳以“链主”企业为核心牵引构建产业生态,一批行业领军的冠军企业强势崛起,它们将推动阜阳制造从“跟跑”向“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


  创新是一场长跑!唯有精准对接“国家所需”,充分发挥“阜阳所能”,方能跑在前列、持续领先。


  市工信局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旗帜性抓手,组织企业主动揭榜全省制造业重点领域补短板产品及关键技术攻关任务,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企业;


  持续强化企业在尖端科技研发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快建立研发中心,力争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比例突破40%,让企业始终成为创新的“主力军”;


  壮大创新主体梯队,持续深化工业企业“13581”龙头培育工程,逐步形成“链主”企业“头雁领飞”、专精特新企业“强雁竞飞”、中小微企业“群雁齐飞”的良好产业生态。


  “AI+万物”的浪潮正赋能千行百业,阜阳坚持产业数字化“做加法”、数字产业化“做乘法”,推动制造业研发、生产、管理、服务全流程智能化,深化重点行业AI赋能应用,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工厂。


  滕敏表示,下一步,全市工业经济领域将紧扣“创新之问”要求,围绕阜阳“6849”产业发展布局,以八大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工业投资千亿计划,一体推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壮大优化、未来产业前瞻培育,推动“阜阳制造”在迭代中焕新为“阜阳智造”,在突破中进阶为“阜阳创造”,加快建设智能绿色的区域性制造强市。


  未来已来,行者常至。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