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因为熬夜画一幅山水画,第二天早上睁眼已是七点半。匆忙穿衣洗漱,抓起钥匙、手机,飞奔下楼,冲向公交站台。 由于我在乡镇上班,又不会开车,便每天乘坐公交车上下班。我下载了大道公交App,掐点出行。三年来,我早已熟悉了这条线路的节奏,每天踏着晨光出门,步行400多米抵达公交站台,总能恰好赶上那趟熟悉的班车。一上车,与司机相视一笑,道声问候,固定位置落座。寒来暑往,这辆公交载着我度过千余个晨昏,见证了无数暖心事。 有次单位临时通知开会,我匆忙下楼,盯着公交App里接近的小图标,加速奔跑。站台在我右边,公交车从左边驶来,我边跑边回头挥手。司机师傅远远看见,放缓车速配合我的节奏,等我气喘吁吁赶到,车正好稳稳停下。我大跨步上车,大口喘着粗气,好一会儿才缓过劲来,赶紧向司机师傅道一声谢谢。如果不是司机师傅善解人意,那天我肯定要迟到。 还有一次,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公交站台来了一位推着婴儿车、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轻妈妈,宝宝正在熟睡。公交车停下后,司机师傅赶忙走下车,帮年轻妈妈把婴儿车搬上车,还贴心地为她找了个宽敞、方便照看孩子的位置。又有一回,一位头发花白、拄着拐杖的老人在站台候车,司机师傅快步上前,搀扶着老人慢慢走上车,并叮嘱其他乘客帮忙照顾一下,等老人坐稳后,司机才缓慢地发动车子。 在众多司机中,陈师傅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即便车上配备了自动报站系统,他依然坚持口播报站:“XX站到了,要下车的乘客请带好随身物品,小心慢走。”一次,我问他为啥还亲自报站名时,他笑着解释:“有些人可能没留意,尤其是老人家,听力不太好,我再说一遍,提醒大家带好东西,心里才踏实。”陈师傅的用心,赢得乘客一致好评。 在这些温暖瞬间感染下,我也开始在公交车厢传递善意。一次,我看见一位乘客翻遍口袋也找不到零钱。看到他焦急的模样,我立刻起身帮他扫码支付了车费。这样的事我做过好几次,可我从未想过要得到什么回报,只是觉得能帮到别人,心里就很开心。还有一次下班途中,恰逢学校放学,车厢里挤满了背着书包的学生,座无虚席。我拉着扶手,随着车身摇晃前行。这时,一个学生注意到我,迅速起身让座。我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们学习一天也很辛苦,快坐下吧!” 回望这段从县城到乡镇的6公里路程,我已走过50多个春秋,只因我老家就在附近。儿时,我坐在父亲自行车的后座上,在泥巴路上颠簸;稍大些,自己骑自行车往返;后来,又经常坐客车往返。那时,道路两旁只有稀疏的柳树。骑车累了,就坐在树下休息,望着远方,心中暗自憧憬:要是老家能和县城连成一片,变成繁华的十里长街,铺上平坦的柏油路面该多好。如今,随着时代发展,曾经的梦想已照进现实。宽敞的马路两侧,高楼鳞次栉比,商铺一家挨着一家,街道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今天又准时打卡啦!”熟悉的声音将我从回忆中拉回。司机师傅笑着与我打招呼,我也回以灿烂的笑容。这小小的公交车厢,宛如一个微缩的社会,每天都上演着无数温暖的故事,让每一段平凡的旅程,都浸润着爱与感动。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