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平原 查看内容

错把颍州当杭州

2025-8-15 09:25|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424| 评论: 0|原作者: 张枫|来自: 阜阳日报

  这一生,我去过杭州西湖、福州西湖、惠州西湖,当然去得最多的还是扬州瘦西湖。西湖美,美就美在西湖水,想不到今年,我随“阜阳之友”考察团踏上阜阳大地,在淮北平原上的阜阳,又遇到了颍州西湖,而且一见倾心。即使回南京有一段时间了,却还是对颍州西湖心心念念。

  颍州西湖,位于阜阳市颍州区,是一处历史悠久的胜境。据导游介绍,颍州西湖兴于唐、盛于宋。其中有会老堂、清涟阁、画舫斋等十多处建筑,并有菱荷十里、杨柳盈岸的优美风景,因此有“十里平湖”之说。

  来之前没听说过颍州西湖,因此我对颍州西湖之美,并未抱过高期待。不承想一入园,走一段便喜欢上了。它宁静安详,树木茂盛,芳草萋萋,清澈如镜。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就连入园见到的毗邻的双桥,都仿佛天生于此,毫无人工造作之感。

  进入园内,视野十分开阔,湖畔一片红花,渲染了一片红晕,打破了周遭宁静。一群水鸟被惊起,一簇鱼群飞速远离,欢乐的笑声弥漫了整个观景平台。

  姹紫嫣红的季节,阳光照在湖面上波光四射,明媚而不灼热。欢畅的风拂过芦花之湄,带来缕缕青草气息。一座“颍版”苏堤迤逦而去,贯通南北。移步换景间,东坡两到颍州的旧事涌上心头。没有熙熙攘攘的市声人浪,没有芜杂浩繁的文献掌故,这一路可谓清新明快!

  欧阳修、苏东坡都在阜阳做过官,两位有一个共同的秉性:喜欢写文吟诗,也都喜欢挖掘美景。

  在挖掘美景方面,他俩还真是高手。欧阳修到滁州任太守时,发现琅琊山里一个普通的亭子,便命名为“醉翁亭”,并写下《醉翁亭记》,使其名闻天下千年,至今仍是安徽的风物地标之一。

  苏轼不逊欧阳翁,他有一个别称,叫“西湖长”,诗人杨万里所赠。东坡先生两次在杭州为官,曾知颍州,调过扬州,贬到惠州,游过雷州,住过许州。他涉足的这些地方恰恰都有西湖。好友秦观说他:“十里荷花菡萏初,我公所至有西湖。欲将公事湖中了,见说官闲事已无。”杨万里更是直截了当,诗云:“东坡元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西湖长”的别号最妙。

  欧阳修、苏轼都爱上了颍州西湖的诗情画意,写下了大量诗词。“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画楼南畔夕阳和。”苏轼在颍州西湖赏花,信手拈来一首词,成全了荷花的美名。品味着《浣溪沙·荷花》,仿佛穿越时空,由景入情。

  欧阳修知颍期间,在西湖上新建三桥,亲自命名并赋《三桥诗》以纪念。据考证,欧阳修创作颍州西湖的诗词有100余首。他说“西湖烟水我如家”,足见他对颍州西湖的钟爱。

  苏东坡任杭州太守时赞美杭州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当他调离杭州当了颍州太守后,看到颍州西湖时,眼前一片惊喜,脱口而出:“太山秋毫两无穷,巨细本出相形中。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由此可知,颍州西湖历史上就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园林建筑闻名于世,还真能和扬州瘦西湖、杭州西湖并驾齐驱呢。有诗为证,欧阳修说:“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苏轼说:“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在这个美好的季节,我们漫步湖畔,一步一景,在诗词里品味颍州西湖,仿佛参加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这里有原生态的湖泊风貌、宋朝市井生活还原场景、诗词大家的欧苏文化厅,我们在竹林乐府、飞盖桥、水运清洲吟诗作对,乘乌篷船、乘画舫泛舟西湖,入“蓬莱仙岛”,好不惬意。

  正如大千世界,兴盛衰败,都好似一粒尘埃,不足为怪。虽然如今的西湖已难现古西湖旧时盛境,但欧阳修、苏东坡笔下的颍州西湖,仍让我们沉浸在追思和美好之中。

  (作者为阜阳之友联谊会南京理事会顾问)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