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平原 查看内容

阜阳大馍香飘万家

2025-10-10 14:47|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800| 评论: 0|原作者: 刘彤|来自: 阜阳日报

  阜阳地处黄淮平原,年产粮食超百亿斤,被誉为“江淮粮仓”。素有“碳水天堂”之称的“馍都”阜阳,怎能少得了大馍呢?

  小时候,我家对面就是学校的大食堂。那时我叔叔在食堂烧火,司务长、厨师都是同住一个院子的邻居。那时我总爱去食堂看大人做饭,只要不太吵闹,他们也不会赶我走。

  大馍是阜阳人早晚的标配主食:早上大馍配稀饭,晚上仍是大馍配稀饭(或配面条);中午虽以大馍为主,却多了一个选项——米饭。你可以打份菜配大馍,也可以打份菜配米饭。

  食堂里,经常能看到几个人围着一个大案板,在上面和面、揉面、拍面、捶面、摔面。其中一位叔叔我已记不清姓氏,只记得他个子很高,揉面时总爱大喊一声,许是在给自己加油吧——毕竟揉面是体力活儿,着实费力气。

  面醒发好、揉匀后,食堂的师傅将面团揉搓成长条,切下一块放在秤上称重。增增减减至标准重量后,便按此大小将余下的面团逐一切下,再用手搓成一个个半圆形馒头坯,一一码进蒸屉中。

  蒸屉多为一两米见方的方形,一层层摞在巨大的铁锅上,一次能摞一二十层。摞好后,有人朝外面大喊一声,我叔叔在灶房外听到喊声,立刻用大铁锹铲几锹煤投进火炉,将火烧得旺旺的。

  待蒸屉持续冒出浓浓的白色蒸汽,飘出阵阵麦香时,大馍就蒸好了。掀开蒸屉,一屉屉排列整齐的馒头白胖暄软,在雾气中若隐若现,馨香扑面而来,令人陶醉又满足。

  阜阳的大馍柔韧、香甜、洁白,嚼起来有咬劲儿,回味甘甜,还带着淡淡的天然麦香。馍皮尤其好吃,我们小孩子总喜欢先撕下馍皮在嘴里咀嚼,或是用馍皮卷上小菜,塞进嘴里用力嚼。馍里面是一层层洁白柔韧的馍瓤,细腻又有层次。

  大馍的吃法多样:配酱、配菜、配汤、配粥皆可,也能单独吃。若只吃大馍,更能品出它本身的质朴与香甜。热馍松软,凉馍筋道,各有风味。

  大馍看着简单,想做好却不容易。寒暑假食堂关门时,我家自己做的大馍不是酸了,就是碱放多了,蒸出来黄巴巴的,味同嚼蜡。揉面也必须到位,否则出不来那股柔韧劲儿。阜阳大馍结实筋道,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咬一口厚实弹牙,仿佛在跟你轻轻掰手腕;不像有些地方的馒头,轻飘飘的,手一捏就缩成一小团,吃起来软塌塌的,像在嚼甜面包。

  阜阳人做馍常用酵子(而非酵母粉)发面,所以大馍格外香甜——那是大米、米酒与小麦的混合香气和甘甜,天然又醇厚。

  除了普通大馍,这里还有一种历史悠久的“馍中之王”——枕头馍。颍州枕头馍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枕头馍形似枕头,长约三四十公分,重达好几斤:馍底金黄酥脆,厚约半寸;上面馍瓣洁白松软,层次分明。吃在口中香酥柔润,虽干不燥,存放数日也不易发霉、不会变硬。其历史可追溯至南宋,曾为顺昌大捷立下汗马之功。

  阜阳的枕头馍好吃,普通大馍也好吃。所有尝过阜阳馒头的外地亲友,无不交口称赞。按我庐江小表妹的话说:“枕头馍看着特别满足,大馍吃着格外满足——它们都是馒头界的‘爱马仕’!”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