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无痛胃肠镜麻醉? 无痛胃肠镜检查是在普通胃肠镜检查的基础上,由麻醉医生使用麻醉药物,让患者在短暂的睡眠状态下完成检查。在现代医学诊疗中,胃肠镜检查是筛查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胃肠镜检查带来的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感,让许多患者望而生畏,甚至延误了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无痛胃肠镜应运而生,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接受度和检查的依从性。 无痛胃肠镜麻醉的基本要求 无痛胃肠镜检查对麻醉有着特殊的要求。 首先,药物起效必须迅速,因为胃肠镜检查通常属于短小操作,需要患者能快速进入麻醉状态,以缩短检查前的准备时间。其次,麻醉深度要适宜,既要保证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没有疼痛和不适感,不会发生体动影响操作,又要避免麻醉过深对呼吸、循环系统造成严重抑制。再者,苏醒要快速且完全,检查结束后患者需在短时间内清醒,无明显的嗜睡、头晕等残留效应,以便尽快恢复正常活动。最后,安全性要高,药物不良反应少,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影响小。所以麻醉药物必须满足静脉给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迅速的特点。 麻醉药物的选择 丙泊酚:是无痛胃肠镜检查中最常用的麻醉药物之一,主要特点:起效迅速,静脉注射后,患者通常在30到60秒就能进入麻醉状态;作用时间短,患者一般5到10分钟苏醒;这使得检查结束后,患者能迅速苏醒,减少了术后恢复的时间。 依托咪酯:是另一种常用于无痛胃肠镜麻醉的静脉麻醉药物,属于非巴比妥类静脉全麻药。作用特点:对循环系统影响小;起效较快,静脉注射后约30到60秒起效;苏醒迅速,苏醒过程也比较平稳。 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的苯二氮䓬类镇静催眠药物,在无痛胃肠镜、短小手术等场景中应用广泛。特点:起效快速且可控,静脉注射后,通常在2分钟内即可产生镇静效果;作用时间短且恢复迅速,一般为3到10分钟,停止给药后,患者能快速平稳苏醒。 阿片类镇痛药:在无痛胃肠镜麻醉中,单独使用镇静催眠药物往往难以完全抑制检查过程中的疼痛刺激,因此常需要联合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常用的有阿芬太尼、瑞芬太尼等。 无痛胃肠镜麻醉的优势 对于患者而言,无痛胃肠镜检查因为没有痛苦,能减少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恐惧和焦虑。在麻醉状态下,患者的胃肠蠕动减少,医生可以更清晰地观察胃肠道内部情况,有助于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成功率。而且,对于一些复杂的检查操作,比如需要取活检等,患者不会因为疼痛而不自觉地抗拒,使操作更顺利。 无痛胃肠镜麻醉流程 麻醉前的准备:在进行无痛胃肠镜麻醉前,患者需要严格禁食禁水。一般来说,禁食时间要达到6到8小时,禁水2到3小时。这是为了防止在麻醉过程中出现呕吐、反流,避免误吸导致窒息等严重并发症。患者需要向医生如实告知自己的病史,包括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心脏病史、呼吸系统疾病史,近期是否感冒及症状。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 麻醉过程:在患者进入检查室后,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等因素,精确计算麻醉药物的用量,并缓慢注入静脉。在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后,胃肠镜检查开始。在检查过程中,麻醉医生会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安全。一旦发现异常情况,会及时进行处理。 麻醉后的注意事项:检查结束后,患者会在麻醉恢复室进行监护,直到完全清醒。术后24小时内不能驾车、进行高空作业或操作精密仪器,因为麻醉药物可能仍有残留的影响,会影响患者的反应能力。饮食方面,要先从少量流食开始,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麻醉风险及应对 虽然无痛胃肠镜麻醉总体是安全的,但也存在一定风险。可能出现呼吸抑制,这就需要麻醉医生及时进行面罩给氧等处理;也可能有血压下降、心率异常等情况,麻醉医生会通过药物和调整患者体位等方式来应对。还有少数患者可能会对麻醉药物过敏,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因此在麻醉过程中有完善的急救措施和设备准备。总之,专业的麻醉医生和完善的监测、急救体系能最大程度降低这些风险。 (阜阳市肿瘤医院麻醉科翟勇亚)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