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形似仙人掌的翠绿枝条上,红艳艳的火龙果如灯笼般垂挂着,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颍泉区周棚街道的果趣采摘园,看见一派喜人的场景。谁能想到,这种本该生长在热带的水果,如今在皖北大地扎了根、结了果,更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这种火龙果品种是‘金都’,你瞧它皮薄肉厚,吃起来很甜,产量还高!”采摘园负责人史良玉轻轻托起一个紫红发亮的火龙果,眼里满是自豪。10年前,史良玉的父亲史付春从广西带回1000株果苗,搭起第一个试验棚。“当时乡亲们都摇头,说这‘仙人掌果子’在咱这里活不成。” 史付春偏不信邪。他像照顾新生儿般精心侍弄这些“热带娇客”:冬季用三层薄膜保温,夏季精准控水防裂果,连疏花都要精确到每枝留5朵花苞。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2018年的一场暴雪将刚扩建的5亩大棚压垮,使即将挂果的植株冻死大半。“那天我蹲在雪地里捡烂果子,手抖得握不住剪刀。”史付春说。 转机来自政府的雪中送炭。颍泉区不仅提供农业产业补助,还邀请农机专家驻地指导。“现在,大棚里配套建有滴灌系统,冬天温度能保持在0℃以上。”史良玉介绍。 科技让“南果北种”渐入佳境。史良玉介绍,夏季不需过多关注温度,到了冬天大棚里要悬挂补光灯,田垄间要铺反光膜。“这些都是让火龙果开花的秘密。”史良玉笑着揭秘,通过模拟热带光照时长,能让年采收期延长7至8个月。 “手机下单,现摘现发,采摘游让经济效益再提升。”史良玉还把父亲的“土办法”与电商思维融合,旺季采摘时,火龙果价格可达到10元/斤。如今,他的15亩采摘园年产量超5万斤,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从最初受到质疑到如今硕果盈枝,果趣采摘园不仅证明了“南果北种”的可行性,更为乡村振兴探索了新的路径。近年来,周棚街道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除了火龙果等特色瓜果种植外,还培育了艾草种植加工、有机蔬菜种植等多元业态。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丁在双表示,下一步,将持续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基础设施配套等方式,促进特色农业发展,让更多农户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