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20年,点亮上万个“ 大学梦”

2025-9-8 09:06|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1862|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郝思雅 通讯员 姚权恒 邢晨晨|来自: 阜阳日报

  一个好人可以感动一座城市,一件好事让人久久难以忘怀,一项暖心政策能惠及一群人……凡人善举传递人间真情,民生“小事”关系百姓幸福生活。无论是党员干部为群众纾难解困的民生答卷,还是邻里路人“赠人玫瑰”的古道热肠,阜阳从不缺乏暖意。为记录身边的暖心之举,让更多人看到“暖城阜阳”的温度、感受“颍淮善郡”的美好,即日起本报开设“暖城阜阳”专栏,用文字传递温暖。

  秋风送爽,梦想启航。9月5日,记者从共青团阜阳市委获悉,我市希望工程2025年度“爱心圆梦大学”助学行动圆满完成。今年,全市共募集助学资金185.4万元,成功资助62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新生。行动自年启动以来,累计筹集善款3477万元,资助学生总数达1.09万名。

  爱心接力二十载,在这条温暖助学路上,一个个暖心的故事令人久久难以忘怀……近日,临泉县吕寨镇的困难学子小慧(化名)拿着刚收到的1000元助学金,眼眶湿润:“我会带着好心人的祝福踏上求学路,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

  小慧收到的助学金,正是来源于我市希望工程2025年度“爱心圆梦大学”助学行动中爱心人士的捐赠。

  同样受助的还有家住太和县原墙镇的困难学子梦梦(化名)。9月6日清晨,梦梦拖着行李箱从老家出发,前往蚌埠工商学院。身高只有1.2米的她,是一名先天性侏儒症患者。她的母亲同样患有侏儒症,父亲是聋哑人,家庭困难。尽管如此,梦梦却从小性格开朗、成绩优异,2022年考入大学。正当全家为学费发愁时,团太和县委送来了“爱心圆梦大学”助学金。“那不仅是一笔助学金,更是我们全家人的一份希望。”梦梦说。

  为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梦梦大学期间努力学习,暑期到太和县图书馆做志愿服务,还义务辅导留守儿童等。“毕业后,我想从事社会帮扶类工作,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梦梦笑着说。

  我市希望工程“爱心圆梦大学”助学行动自2006年启动以来,像小慧、梦梦这样的受助学生共有1.09万名。他们的求学之路,被一笔笔助学金、一位位爱心人士温暖着。

  每一年的“爱心圆梦大学”助学行动启动后,我市各级团组织都会向社会发出爱心倡议,汇聚力量为困难学子托起希望。资助对象为当年被高校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资助孤儿、事实孤儿、因病致贫家庭子女、伤残学生等特殊群体。

  “每当爱心倡议发出,总能收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赠。”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临泉县吕寨镇的退休老人王运清就是爱心人士之一。2024年,他捐出10万元用于资助困难学子。

  当年,高考成绩刚一公布,王运清就联系镇里询问学子高考情况。“绝不能让孩子因为没钱读不了书。”他了解情况后,一下子捐出10万元。很快,这笔钱汇入指定账户,并陆续发放给当地困难学子。

  今年77岁的王运清,曾在部队服役26年,转业后到安徽省相关部门工作直至退休。“小时候家里穷,邻居常送米送菜。如今我有能力了,轮到我帮大家了。”

  吕寨镇团委书记张兵真介绍,镇里每年升学季都会摸排困难学生,及时开展助学行动。

  “爱心圆梦大学”助学行动中,还有不少爱心人士选择匿名捐款,低调留下善款后便匆匆离去。

  “只是尽一点心意,不值得被记住。”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之前曾收到一笔爱心款,捐赠者不愿说出姓名,只在电话中留下了这句话。“像他这样不愿公开姓名的捐赠者有很多,有退休老人、工薪阶层、生意人,其中不乏在外打拼多年的阜阳人,他们只希望默默帮助有需要的学子。”

  许多企业也连续多年慷慨解囊,用行动诠释社会责任。如昊源化工集团已连续5年投身“爱心圆梦大学”助学行动,累计捐赠善款150万元,助力500余名学生求学。谈及此事,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持续投入,为更多学子铺就通往未来的路。”

  爱无声,却有力;善无痕,却有光。在这场“爱心圆梦大学”长跑中,每一个善行义举,都是照亮学子人生道路的光。

  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助学行动自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响应。企事业单位、爱心人士、公益组织纷纷慷慨解囊,共同汇聚起强大的爱心暖流。全市各级团组织严格审核资助对象,规范资金发放流程,确保每一分善款都用在最需要的学生身上。

  为延伸助学链条,各级团组织也在积极探索。如团太和县委近年来设立“筑梦大学励志奖学金”,对大学期间表现优异的困难学生进行持续帮扶,助力他们圆满完成学业。未来,我市将继续发挥组织优势,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助学渠道、延伸服务链条,不断提升“爱心圆梦大学”助学行动的影响力,助力更多阜阳学子成长成才。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