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党报记者在基层】一所乡镇卫生院的“ 逆袭之路”

2025-9-22 08:46|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402|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陈锐 张传龙 通讯员 李阳|来自: 阜阳日报

  在临泉县,有这样一家基层医院,它曾因地处偏远、医疗资源匮乏,在全县公共卫生考核中倒数第一,短短几年时间后却实现了华丽转身,一度跃升至正数第一并稳居前列——它就是距离临泉县城30公里的宋集中心卫生院。

  宋集镇居民李德新患有肾衰竭,以前每周都要前往阜阳市区做血液透析,坐班车一来一回得花费几个小时。“忙活一天,回到家天都黑了。”李德新说,现在方便多了,在家门口就能做血液透析,再也不用来回跑了。

  改变始于2017年9月,宋集中心卫生院由阜阳市人民医院全面托管,由临泉县政府投资建设成阜阳市人民医院临泉分院,并作为牵头单位,建立了覆盖宋集及周边6个乡镇近50万人口的紧密型医共体。

  “在此之前,宋集中心卫生院在全县公共卫生考核中排名倒数第一,当时医院的床位不到100张,开展的业务也主要是常规的阑尾、疝气等外科手术,内科方面主要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阜阳市人民医院临泉分院(宋集中心卫生院)党支部副书记、院长高坤介绍。而目前,医院已经有12个病区,面积从最初的7600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3.6万平方米;床位增加到了300张,床位使用率基本在80%以上。

  这家卫生院如何实现焕新升级?记者在采访中找到了其中的“密码”——有效整合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专家常态化下沉,变“患者跑”为“专家跑”;将医保结余留用资金用于更新升级医疗设备。

  面对业务上的窘境,该院以慢性病管理和疾病预防为突破口,有效整合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针对当地群众反映强烈的血液透析床位极度紧缺问题,该院腾出办公室和会议室,改建成血液透析室。“我们统计了一下,以宋集为中心,方圆十公里内有258个肾衰病人。血液透析室设置了58张床,一张床可以服务4个病人,总共可以满足232个病人的需求。”高坤说。

  如今,宋集中心卫生院血液透析室拥有38台血液透析仪,能够服务140名患者,还能开展人造血管等复杂手术。“乡镇卫生院能开展血液透析,在全县是首家。”该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主任杨振华说,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点,两年时间内,医院陆续建成血液透析室、眼科、呼吸科等多个病区。

  通过医共体建设,阜阳市人民医院派出专家常驻卫生院科室进行指导。专家常态化下沉,让患者在乡镇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诊疗服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下沉医务人员李子峰表示:“我们在宋集中心卫生院率先开展了急性脑梗溶栓业务,还通过查房和教学的形式,每周二进行病例讨论,帮助卫生院医生提升业务技能。”

  “我们学到了慢阻肺的规范化诊疗、无创呼吸机应用等不少知识。”市人民医院临泉分院(宋集中心卫生院)内科医师韩冰奇说,经过专家指导,他们的业务水平提升了不少。

  从“患者跑”到“专家跑”,这一转变实现了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就能解决。“医共体成员单位拨打会诊转诊视频中心的视频电话后,我们能立即组织协调相关科室专家,包括市人民医院帮扶专家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让患者快速入院,提高救治成功率。”市人民医院临泉分院(宋集中心卫生院)医务科科长辛宇介绍。

  另外,该院还规范诊疗水平,严守住院指征,将医保结余留用资金重点投入到医疗设备更新升级中。年1000多万元、2019年将近3000万元。年到2024年,我们用医保结余留用资金购买了价值6500万元的大型医疗设备。”高坤介绍。

  医保资金的“节约账”切实转化为群众就医的“实惠账”。2025年,市人民医院临泉分院医共体参合总人口达29.59万,本年度统筹基金总额为亿元,涵盖6家乡镇卫生院和70多家村卫生室。截至今年8月,医共体慢性病住院率为19.16%,同比下降,医保基金支出3960.88万元,同比下降9.05%。

  2020年,宋集中心卫生院在全县38个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公共卫生考核中荣获第一名,截至目前仍名列前茅。“现在,门诊量比以前明显增加,很多常见病、多发病在我们这里都能得到有效治疗,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高坤说。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