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市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若干举措》正式发布,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明确要推动设立“无书面作业日”、杜绝“放养式”和“不出汗”的体育课、设立全市24小时心理援助服务热线等“十六条举措”。 针对学生和家长们最关注的作业问题,合肥市明确,逐步推动“小学每周一天无作业日、初中每周一天无书面家庭作业日”。引导学生以万物为教材、以社会为课堂,课余时间多和大自然接触,到社会场馆中学习实践。各科作业由班主任统筹后方可发布,严禁超过规定总量。要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针对性辅导和综合性帮扶,注重作业完成指导。优化作业设计,编制“基础+实践+弹性”学期作业库,引导教师布置有效作业、学生高效完成作业。制定作业管理负面清单,保障学生休息与自主发展空间,激发学生乐学善学。 资料图。 陈三虎 摄 在体育运动上,合肥市要求小学、初中要将“三大球”至少一项纳入体育课必修内容,高中推行体育“选项走班”和“三大球”模块教学。每节体育课包含不少于10分钟体能练习、不少于20分钟中等及以上强度体育锻炼,做好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监测,杜绝“放养式”和“不出汗”的体育课。每天安排上下午各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建立大课间项目资源库,引入传统体育、趣味游戏及新兴运动项目,采取“项目轮转+菜单自选”模式,由班级或年级动态调整项目,提高大课间活动的新颖性和适应性,最大化利用操场、连廊、架空层等空间,错时分区调整活动内容。 美育和劳动方面,学校建好至少1个高水平艺术团,1个艺术展示平台,每学期开展至少1次以班级为单位的艺术展演,大力推广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经典诵读、艺术实践工作坊、书画等面向人人的群体性艺术项目。中小学每周要安排不少于1小时的校内或校外劳动时间,1-4年级以校园劳动、家务劳动为主,5-6年级和中学生可逐步走向社会,开展校外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资料图。赵明 摄 此外,设立合肥全市24小时心理援助服务热线,为有需要的中小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有效提升学生心理韧性、教师专业能力和家长育人素养,切实防范心理风险,护航学生健康发展。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