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河蒙洼蓄洪区的防洪大堤像一条巨龙,蜿蜒东去。它不仅是抵御洪水的坚实屏障,更是镶嵌在蒙洼湿地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春秋交替,暑去寒来,大堤以不同的姿态展现着它的美,也承载着我珍贵的童年记忆。 春日的大堤最富生机。巴根草从泥土里钻出来,嫩绿的芽尖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狗牙根、白三叶、鸭茅竞相生长,把整个堤坡染成一片翠绿。蒲公英撑起金黄的小伞,喇叭花绽放出淡紫色的笑靥,野菊花星星点点,像是撒落在大地上的碎金。 放学后,我们常常三五成群地来到堤坝上,用狗尾巴草编成小毛狗,采摘野花编成花环。春风拂过,花草的清香沁人心脾,欢笑声在堤坝上回荡。 最难忘的是放风筝的日子。我们坐在堤顶,手中牵着细细的风筝线。最常见的是一种用竹篾扎成的八哥风筝,拖着长长的尾巴在蓝天中翱翔。偶尔也能见到蝴蝶、老鹰造型的风筝,在晴空里翩翩起舞。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心也跟着飞向远方。 夏日的大堤是热闹的。芦苇和荻子在河岸边长得郁郁葱葱,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风。金银木开出淡黄的小花,牵牛花绽放出紫色的花穗,紫穗槐的枝条在风中摇曳。爬山虎爬满了堤岸的堤坡,像给大堤披上了一件绿色的外衣。 最令人难忘的是夏日黄昏。夕阳西下,大堤披上了一层金色外衣。柳树的枝条在晚风中轻轻摇曳,投下斑驳的影子。河面上泛起粼粼波光,偶尔有鱼儿跃出水面,溅起一圈圈涟漪。我们坐在堤坝上,听着蝉鸣,看着晚霞渐渐染红天际,感受着夏日特有的宁静与美好。 秋天的大堤是最富诗意的。站在堤顶远眺,蓝天白云下,谷河、大雁河的河水静静流淌。扬帆的木船缓缓前行,船工号子激昂嘹亮,在空旷的河面上回荡。空气中弥漫着草香、土味和水腥味,混合成一种独特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巴根草开始泛黄,狗牙根和白三叶依然顽强地保持着绿意,与金黄的芦苇相映成趣。 秋末冬初,淮河汛期过后,大堤又换了一副模样。巴根草已经枯黄,家家户户带着铲刀、草耙来到堤上铲草搂柴。我们这些孩子也会帮忙,铲起草皮,摊开晒干,耙搂成堆,搬运回家。虽然忙碌,但看着堆积如山的柴草,心里却充满了成就感。这些柴草不仅是过冬的燃料,更是大堤给予我们的馈赠。 冬日的大堤显得格外宁静。柳树的枝条光秃秃的,在寒风中轻轻摇曳。苦楝树的果实挂在枝头,像一串串小铃铛。枫杨的树干笔直挺拔,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大堤。偶尔有几只麻雀在草丛中觅食,给寂静的大堤增添了几分生气。站在堤坝上,望着蜿蜒东去的大堤,不禁让人想起它抵御洪水的英姿,想起它给予我们的温暖与庇护。 防洪大堤不仅是一道风景线,更是蒙洼人民的守护神。堤外用石块和水泥护坡,抵挡着洪水的冲刷;堤内满坡种植巴根草,防止水土流失。这些看似平凡的植物,却有着不平凡的力量。 防洪大堤见证了蒙洼人民的坚韧与智慧。它不仅是一项防洪工程,更是一部厚重的历史书。它记录着淮河儿女抗洪的英勇事迹,承载着数不清的动人故事。每当洪水来袭,防洪大堤就像一位忠诚的卫士,用自己的身躯守护着身后的家园。而当洪水退去,它又化作一道绿色的长廊,给予人们温暖与希望。 这个初冬,我又一次回到了家乡,漫步在风光无限的蒙洼大堤上。一幕幕熟悉的景象在眼前浮现。大堤不仅给了我童年的欢乐,更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陶冶了我不畏困苦、拼搏争先的情操。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