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一山一水一个好

2020-5-12 09:39|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30755| 评论: 0|原作者: 雪涅|来自: 颍州晚报

  清明小假,颍州西湖上了央视的清明特别节目,阜阳微信朋友圈一片欢呼,似乎阜阳人人出镜央视,露了一把脸。我看了这段视频,于欧阳修《采桑子》的吟哦声中,浩浩荡荡的春之颍西湖一扫而过,依然平常景致,依然平常风物。我居然有些些小感动。不错,自近一千年前欧阳修、苏东坡陆续知颍之后,这两师生一直就成了阜阳人不竭的文化话题。因为欧阳修很看重阜阳,终老于此,欧阳家族又在阜阳扎根,开枝散叶,绵延子嗣,阜阳人对这位江西老俵情有独钟,将他当自家人看。苏轼也是。一个四川眉州人,只因为在颍州写了一些诗文,阜阳人便对他顶礼膜拜。其实,欧阳修、苏轼知颍的时间都不长,苏轼在颍州总共呆了不足一年(大概有十一个月吧),欧阳修知颍也不过年把光景,当然要抛去他后来在颍州落户“退养”的时光。
  
  阜阳文化人常品析欧阳修、苏轼知颍诗词,早些年作家王秋生还出了本《欧阳修苏轼颍州诗词详注辑评》的书,成了阜阳欧苏知颍诗词研究的开山之作。不错,欧阳修说过阜阳的好话,他夸赞阜阳“民淳讼简”“土肥水甘”,于是阜阳人更有一种“谁不说咱家乡好”的自豪。这自豪是一个江西人给的,况且这江西人是一个大诗人,他最后又选择终老颍州。颍州该有多大的魅力啊!
  
  欧阳修知颍之前,是在滁州做知州(庆历六年1046)的,他在滁州呆了两年零四个月,留下不少诗文,其中最著名的是“滁州三记”,即《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和《菱溪石记》。当然,《醉翁亭记》最为翘楚,此记一出,滁州遂名扬天下。写了“三记”,欧阳修不过瘾,又写两诗《游醉翁亭》,其中一诗曰:“揽胜寻幽过野塘,有亭峙立石桥旁。碑中墨迹生苔色,树底云根点绿芳。前哲登临传世远,后人题咏续游长。漫云既醉不关酒,亭外仍留曲水觞。”
  
  单从欧公游滁州诗论,他在滁做知州时,显然很惬意、很舒贴,也很潇洒的。不然他怎能自诩“醉翁”,悠然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嗣后,他又在《丰乐亭记》夫子自道:“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故而,他才有闲情逸致写了《菱溪石记》,只写一块大石头。滁州连一块大石头都值得一咏三谈。清人浦二田说此记“最是小记高手,犹见柳州风格。”拿它与柳宗元永州八记的名篇比肩。之后,欧阳修余兴未尽,又诗咏此石:“新霜夜落秋水浅,有石露出寒溪垠。”一块丑石,屡屡入欧公法眼。
  
  皇祐二年(1049)正月,欧阳修从滁州移知颍州。实在遗憾,颍州无山。如斯,欧阳修只钟情于水,常常流连西湖,不忍归衙。“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文因山而骨立,诗词因水而旖旎。故此,欧阳修在颍州文寡而诗词丰盈。《采桑子》一词(十首),仅欧公对颍州西湖妩媚之一瞥再瞥而已。“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再来一首:“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欧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多美景致啊,想来一准熨帖地抚慰了欧公一颗漂泊的心。
  
  说山水抚慰了欧公漂泊之心,不为矫情。诚然,他千里做官,一生漂泊,他应举随州,名扬西京,去甘肃天水,河南滑州(今滑县),安徽滁州、颍州……知州,最得意地是滁州、颍州,可谓一山一水一个好,三记诗咏皖二州。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