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宁永贤今年92岁,在我们这个大家族里,他是个说一不二的“大家长”,又是个可爱的“小老头”。 父亲是个平凡人,但说起祖上,他总有讲不完的故事。 解放前,阜阳有着“宁半城”的说法,形容宁氏家族在阜阳的影响力。说起来,宁氏家族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几百年里,宁家人才辈出,到父亲那一辈,依然是民间口中的“阜阳八大家”之一。 解放前后,父亲参加过儿童团,当过民兵。建国后,他做过瓦工,学过建筑技术,后来当了工程师直到上世纪80年代退休。 虽说家族很大,但我们小时候家庭条件并不好。他含辛茹苦,把我们兄妹5人抚养长大。 小时候,总觉得父亲很忙,很少有时间陪我们。但是,他总会抽时间给我们读报纸。那时,晚饭后,几个孩子围在他身边,一起听他读报纸,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刻。上世纪90年代初,《颍州晚报》创办后,看晚报又成了父亲跟我们一起做的最有意思的事。 如今,父亲年纪大了,越来越像个孩子,像小时候我缠着他一样,要出门“遛遛”。 只要我一有空,就会开着车,带他在城南新区等地方转悠,高铁站、飞机场、双清湾、岳家湖,这些新地方他总也看不够,一下车就不愿意走。 父亲总说,这都是党和政府好,让咱们过上现在的好日子!他不是党员,但总是跟我们念叨党的恩情,经常提醒我们不忘党恩,报效国家。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我报名参加社区志愿者,父亲很支持。看到子孙们纷纷捐款,父亲也拿出500元零用钱和我们一起捐。我们劝他别捐了,我们把他的心意带到。结果,平时一向温文尔雅的父亲当场就发脾气,说要不是年龄大了,自己也要冲到前线当志愿者! 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善良固执,又有点可爱。我们兄妹5人各自成家,有的外出发展,平时很难聚到一起,只要赶上逢年过节,无论多远都要赶回来,给老爷子捶捶背,听他唠唠往事。现在,在我们这个4代同堂50来人的大家庭里,父亲就是我们的“老宝贝”,他还有个心愿,就是过个百岁宴。 讲述人:宁洪飞(54岁)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