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高之良今年87岁,虽说是位老干部,可退休后,向来严谨认真的他,也渐渐展现出“爱玩”的一面。尤其是前几年,他心血来潮,还写出了一本家谱。 父亲是颍东区新华办事处任海村人,家里世代务农。幸运的是,家里虽然困难,但父亲上了小学。 1957年,父亲担任老阜阳县城关镇党委副书记,后来又在潘寨公社、农林局、畜牧局等单位工作。1995年退休。 退休后,父亲一下子变得很失落。于是,我们兄弟姐妹6人约定,每天一人到父亲家陪他,直到现在。做饭洗衣,收拾家务,从来不让父亲操心。 忙碌了一辈子的父亲,很快找到了退休后的快乐,养花、喂鸟。如今,我们几人也都退休了,有了更多时间陪他,每天固定陪父亲打一个小时麻将,陪他说话、解闷。 父亲还有个心结,就是对家族的记忆,只能追溯到爷爷那辈,再往上去,基本是一片空白。这让父亲做出了个决定:写份家谱,让家族的记忆从此传承下去。 从2000年初,父亲开始着手准备写家谱。写家谱不是件容易事,事先的资料搜集就是个“大工程”。父亲以我爷爷高建德为起始,查阅家族在老家的往事、传说,确定了始祖源自颍东区插花镇,以此展开对家族历史的修撰。 写了3年多,到2005年底,父亲完成了《高建德家族谱》的编写。此外,父亲还搜集了高氏家族的溯源传说,记录下高氏家族的家训家规,以及以高建德为始祖的高氏世系图,以及家族中每个宗亲的简介。 家谱完成后,父亲把书给家族里35人每人一本,作为家族传承的一部分。现在每到节假日,家里总是热热闹闹,逢年过节,怕院子里坐不下,大家只能分批过来拜年。父亲希望,家谱能够在家族中传承下去,每隔几年由后人修撰一次,成为维系这个大家族的坚实纽带。 讲述人:高晓娟(66岁)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