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驰援武汉医务工作者、颍上协和医院内科护士马兰兰 生命重于泰山。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对医院的号召,颍上协和医院内科护士马兰兰没有丝毫犹豫,主动报名请求驰援武汉。在她的心里,医疗前线是战场,医务工作者是战士,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必须勇敢奔赴一线,她用最直接的行动诠释了一名90后护士的无私奉献精神,成为这场战“疫”的最美逆行者。 写下请战书冲在第一线 1月31日,看到医院发出的组建援鄂医疗队号召后,正在上班的马兰兰第一时间提交了报名申请,成为医院4名援鄂医护人员中年纪最小的护士。 整理行装、接受相关防护知识培训……2月5日,马兰兰一行出发,下午3点到达武汉。 “刚下车,一股恐怖的气息不断传来,那个时候我是真的害怕了,大街上几乎没有行人和车辆,顿时心里没了底。”马兰兰坦诚地说。 得知被分配到武汉市汉阳医院,马兰兰和同事立即出发,到医院呼吸6病区报道,熟悉相关工作事宜。 第一件事就是了解隔离防护相关知识。“一层防护服,一层隔离衣,手套、鞋套、护目镜、口罩……”即便已经检查了很多遍,但正式进入病房后,马兰兰仍然不断检查手套有没有破,口罩和护目镜有没有戴好。“当时心里就想着,我们是来帮忙的,自己一定不能被感染,否则就是给别人添麻烦。” 与时间赛跑同病毒战斗 定点发饭、给病人喂饭、喂水、上下楼送药,这些是马兰兰每天的主要工作。 “病人的情绪有时很糟糕,脾气很暴躁,这时我们都要安慰他们,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时间一久,大家越来越能理解我们,相处也越来越融洽。”当病人得知马兰兰等人是驰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时,纷纷对他们表示感谢和敬意,那一刻,马兰兰的心里升起了一股暖流。 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线人员,往返于病房之间,必须穿防护服。但在当时,防护物资十分紧缺,为了节约资源,马兰兰和同事只能一直守在病房,一待就是6个小时。 “早上进病房前,我一般只吃两个鸡蛋,一杯豆浆,水都不敢多喝一口,中午也不吃饭,以此减少上厕所的次数。”马兰兰说,防护服密不透气,非常闷热,一天下来非常渴,也非常饿,但都得咬牙忍着。 由于是冬天,病房里必须开暖气,一整天下来,汗水浸湿了防护服,口罩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但看到病区的患者逐渐康复好转,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马兰兰便觉得再辛苦的付出都值得。 家人充满牵挂情系护理事业 合家团圆的日子里,马兰兰离开家人,只身前往疫情一线,成为父母和家人最深的牵挂。 “报名时我没有告诉父母,等到名单下来以后才通知他们,因为不想让父母为我操心。”马兰兰说,出发前,妈妈和姐姐眼神里流露出许多不舍,但依然支持她的决定。 在武汉的半个月里,每天晚上下班后,妈妈的视频电话总会准时打来,马兰兰总是报喜不报忧,但妈妈依然能从她的神态里感受到她的疲惫和辛苦,言语间总会流露心疼。每当此时,马兰兰总会撒娇说:“妈妈,你不要难过,我在这里真的很好,再过几天我就能回家了,到时你做一大桌子好菜,我可想念你做的饭菜了呢。” 从武汉回来,隔离一个月后,马兰兰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工作没变,但马兰兰深知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就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更加勇敢和无私。今后,我会多多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护理工作贡献更多的力量。”马兰兰坚定地说。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