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谷猛:定要旧村换新颜

2020-7-13 09:39|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23787|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任秉文|来自: 阜阳日报

 ▲谷猛( 中)查看当地产业发展情况


  宽阔的道路平坦笔直,两侧是葱茏的苗木,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如今,来到阜南县段郢乡蒲庄村,一幅美丽的画卷呈现眼前。
  
  曾经,地处沿淮行蓄洪区的蒲庄村,被列入阜南县13个深度贫困村之一。2017年以来,随着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三处处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谷猛的到来,这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令人向往的省级美丽乡村。
  
  开出基础设施建设“良方”
  
  为尽快熟悉村情,给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出“良方”,谷猛到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皮鞋换成布鞋,用大脚板访民情、问民需。
  
  “自然村道路不通,一下雨,连门都出不去”“因为路不好,有人还摔伤了胳膊、摔断了手腕”“我们想要的东西进不来、想卖的农产品出不去”……通过一次次走访,谷猛发现村民们反映的问题大多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先帮群众办好眼前事,再逐一解决其他问题。”谷猛在走访的基础上建立了“民需账本”,并根据这一账本,列出“办事清单”。紧接着,他积极为村里申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带动村里拉开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大幕。
  
  截至目前,在村级路网方面,蒲庄村先后争取并整合项目资金近3000万元,新建道路16.59公里,桥涵84座,水泥路、柏油路延伸至自然村;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实施了1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解决了群众种庄稼“下不到地里、运不到家里”的问题;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新建了村卫生室、村文化广场,村容村貌显著改善……
  
  三年引进5家企业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村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愿望更加迫切。产业发展作为增收致富的根本之策,被摆上蒲庄村的重要工作位置。
  
  为了找到一条适合村里的发展道路,谷猛协调联系省市县相关部门,用两个月时间对全村14个自然庄进行走访调研,在此基础上谋划产业突破路径。
  
  蒲庄村北部地势平坦,经过多年建设,水利配套完善,具备发展苗木花卉等产业的条件;南部依托美丽乡村环境美、人气旺的优势,利于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东部紧邻县道,则适宜建设创业园区……谷猛和他的团队碰撞出了一个以特色产业、休闲农业、返乡创业园三大产业发展区为核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规划思路。
  
  理清思路抓落实。2017年,蒲庄村引进2家企业,成立2家合作社;2018年引进3家企业,成立2家合作社,增加近百个就业岗位,帮助20多名贫困户实现年增收3000元以上;2019年,成立1家合作社,发展采摘园近百亩……短短三年,蒲庄村先后引进企业5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
  
  产业的发展既带动了贫困户增收,又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2019年,蒲庄村集体经济从0增长到近50万元,贫困发生率由14.4%下降了到0.54%,顺利实现村出列目标。
  
  埋头苦干,静待花开
  
  难的事情办成了,穷的问题解决了,乱的问题也要解决。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仅靠政策、资金等帮扶不行,更重要的是合民意、聚民心、固堡垒,引导百姓和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谷猛说。
  
  乡村发展好不好,村干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谷猛从加强村“两委”班子能力建设入手,建立值班考勤奖惩制度,给村干部定岗定责定任务,避免推诿扯皮。同时,要求村干部遇事多征求党员、村民代表的意见,对村重大事项决策和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增加透明度,赢得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在此基础上,蒲庄村常态化开展乡风评议、清洁户评选活动,评选“文明之星”“创业之星”,组建徒步队、广场舞队等民间组织,带动广大村民养成积极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村里还经常利用傍晚时间在村民广场举办文娱活动,吸引周边群众前来观赏。如今,每逢民间艺术团演出,村民广场人流量高达3000人次,一些村民在家门口开设了小卖部、办起了农家乐,搭上夜市经济增收快车,昔日“脏乱差”的后进村摇身变成美丽村。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工花不开。“蒲庄村能有今天这样的变化,既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也离不开谷猛的努力与付出。”蒲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晖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后将持续凝心聚力、埋头苦干,沿着富民之路走下去,带领大家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