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满园花香扑面来

2020-7-20 09:38| 编辑: 戴斐 | 查看: 15953|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杨静文 通讯员 闫翊 文/ 摄|来自: 阜阳日报

  柏油路笔直平坦,小洋楼错落有致,小轿车进村入户……来到颍州区程集镇时庙村,房前屋后鲜花盛开,田间地头生机勃勃,全然看不到当初贫困的影子。
  
  “ 全部脱贫了,大伙的生活都好了起来。几年前,情况可不是这样。”
  
  省市场监管局驻时庙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黄佳能告诉记者,2014 年,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6 户271 人。
  
  2017 年,他们入驻时,村里的产业发展刚起步,建设了光伏电站、扶贫车间,种植了百余亩中药材半枝莲。但是,光伏电站收益有限,扶贫车间尚未运营,半枝莲滞销,贫困户“ 造血”
  
  能力不足。
  
  针对存在的问题,扶贫工作队和村“ 两委”负责同志带着任务搞调研、摸情况、跑市场,决定结合阜城西湖新区建设规划,以荷兰八仙花、日本红枫等品牌花卉为主,以短平快时令花卉为辅,建设村级精品花卉产业园,打造“ 花香时庙 生态新村”。
  
  “当时花卉扶贫在颍州区是首例,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面对着基础差、管理弱、缺技术、没渠道等重重困难,以及发展农业的天然风险。”黄佳能说,迎难而上,工作队夜以继日跑投资、拉项目,最终从省市场监管局、区镇财政争取到200 多万元资金,并通过公开招标分两期建成现代化标准化连栋温控大棚4 座,占地1.3 万多平方米。
  
  走近时庙村花卉产业大棚区,苗木大棚、盆景大棚、花卉大棚依次排开,很是壮观。大棚内,月季、绣球等鲜花一团团、一簇簇,令人目不暇接。
  
  “ 我们在经营上坚持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成立了生产运营主体——时庙村创业经济服务公司。”
  
  青年扶贫干部姚龙昊告诉记者,在省市场监管局的协调帮助下,他们与省内的一家花卉苗木龙头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由对方负责技术指导、日常管理、市场销售,村里根据协议约定获得保底收入。
  
  自2018 年5 月投产以来,时庙村已培育荷兰八仙花、日本红枫、欧洲月季、石竹、木棉等各类花卉20 余万盆( 株),产值逾百万元。村里还先后引进青青园林等7 家公司,投资500万元发展精品花卉苗木产业园。目前园区规模已达700 余亩,花卉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花卉产业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另一方面也通过产业提升、就业带动、土地流转、技术培训等途径带动了贫困户增收。截至目前,时庙村精品花卉产业已为集体经济贡献54 万元,给35 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户增收10 多万元。
  
  “ 俺家5 亩地都流转给村里建花卉大棚,一亩地一年租金1000 块,我每天在这里做些除草剪枝的零活,一个月也有一两千元收入。”脱贫户时永义说,摘掉了贫困的帽子,生活比以前舒心多了。
  
  “ 花卉苗木产业在壮大经济的同时,也美化了村居环境。”黄佳能告诉记者,下一步,将以“ 花香时庙”为目标,把全村打造成鸟语花香、小桥流水、富有特色的花卉旅游目的地。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相关分类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