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了新订单,张允伍、刘俊法忙着将土豆装车;一旁的冷库中,几名村民正一箱一箱往外传递。 看起来像紫薯、掰开来水分足、尝一口甜丝丝,颍泉区宁老庄镇椿树村的土豆很“ 奇特”。 “ 俺们这是黑土豆,看外形就很新奇,市场上一斤卖到5 块钱。”手里的活没停下,村民张允伍说起村里的“ 金疙瘩”,一口行家话。“ 黑土豆富含花青素,营养价值高,很受市场欢迎,今年已经卖出去9万斤。” 此时,带着客商考察的椿树村党总支书记张明华,笑着接下话茬,“ 大伙说的对,但也不完全对,我们村致富的‘ 金疙瘩’可不止一个。” 椿树村位于宁老庄镇西南部,过去一直沿袭着“ 一麦一豆”的传统模式,土地产出少,群众生活困难,2014 年成为贫困村。 缺技术、缺产业,对于发展,椿树村人急在心里,迫切想要走出困境。 转变始于2015 年初。在市直工委、颍泉区直工委和区总工会的共同帮扶下,椿树村找到了增收产业。 “ 经过多方比对,最终将目标瞄准在黑色食品上。”张明华说,这些黑色食品包括黑土豆、黑玉米、黑芝麻、黑花生、黑小豆。黑色食品比传统作物经济效益高,但种植成本基本一样。举例说,与传统玉米更多用于饲料不同,黑玉米主要进超市、上餐桌,销售按根计算,大大提升了玉米的价格。 近年来,椿树村陆续整出110 亩土地,重点发展五种黑色食品,并在有限的土地上实行套种,既节约了租金又增加了土地收益。此外,该村还开辟了16 亩土地,从太和县引进黑油椿进行种植,拓展产业品类。 “ 黑土豆2 月种、5 月收,玉米6 月种、9 月收。” 张明华说,地里春夏两季都没闲着,一亩黑土豆产值超过1 万元,黑玉米产值也能达到6000 元,一年算下来,亩均收益超过1.5 万元,远比传统种植业强。 在五种黑色食品产业茁壮成长的同时,村民们也尝到了不少甜头。在种植基地务工,每人每天能收入约50 元,一些村民还跟着种起了黑土豆、黑芝麻等。“ 技术、销路都用不愁,发展产业没有后顾之忧。” 产业兴,气象新。如今,走进椿树村,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美丽乡村。 2019 年底,椿树村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由2014 年不足3 万元增长至2019 年51万元,特色产业收入突破23 万元。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