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晚上8点,阜南县王家坝镇已没有了往日的静谧。 淮上社区保庄圩之下,杨涛的脚已经肿了,但步子一直没停,嘴更不敢闲着:“乡亲们,得撤离了,赶快回圩子上去,有需要帮忙的吗?”……通过喇叭放大的声音,在圩堤下的低洼地里飘荡,与收拾衣物、转移畜禽、搬运货物的嘈杂声混响,搅动着撤离群众的心绪。 受近期强降雨影响,淮河干流王家坝水位当天快速上涨,当晚7点,阜南王家坝闸水位已达29.09米,距离保证水位仅0.21米。很快,阜南县接到指令,濛洼蓄洪区内4个乡镇非安全区的2017名群众,要在20日凌晨3点前全部转移到位,以备蓄洪区运用。 此前一天,熟悉王家坝情况的杨涛,已作为阜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前来参加防汛的党员志愿者,加入了王家坝巡堤查险队伍。 转移指令到达,杨涛立刻与淮上社区党员干部汇合,一场极其简短的动员会后,立即开始了协助转移撤离工作。 “我这1000多只鸭子咋办?”距离转移截止时间还有4个小时,村民王玉敏匆忙赶到位于低洼地的养殖场,看着眼前的白鸭,急得红了眼。 “我给你赶回去。”大雨过后,王家坝的低洼地泥泞不堪,白鸭“染”成了灰色,拿着棍子赶鸭的杨涛,身上的泥水也多了起来。 深一脚、浅一脚地将鸭子全部赶到保庄圩,杨涛连口水都没顾上喝,转身又跑向了洼地。 时针匆匆转到凌晨两点,淮上社区保庄圩的103人和可转移财产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可杨涛和社区党员干部们还是不放心:“咱们分头行动,挨家挨户再查一遍,看看人都回来没,圩堤上还得继续巡逻。” 一直到天放亮,大伙连坐下歇脚的空都没有,帮忙搬运物资、安置转移群众……7月20日8点多,王家坝闸13孔闸门打开,淮河水咆哮着涌入濛洼蓄洪区。 杨涛就站在闸门不远处,可他根本没空去看那些奔腾的浪花。王家坝闸时隔13年再次开闸蓄洪,不少人前来围观,将转移群众安置好后,他就提前赶来,与当地的交警、城管和志愿者们一起组成了“人墙”, 防止现场群众发生危险。加上转移开始前的巡堤查险,他已经连续26个小时没有合眼了。 耳边洪水声、嘈杂声不断,看着汹涌的洪水迅速没过农田、矮树,人群中传来的那句再熟悉不过的“舍小家顾大家”,顿时让不少人眼里噙满泪水。 开闸蓄洪现场秩序得到有效控制后,杨涛准备回趟家,衣服上混着汗水、泥水,实在难闻。可回家路上收到的一条通知,又打乱了他的计划:作为全县抽调的133名科级干部之一,他要到王家坝镇淮上社区保庄圩任临时党支部第一书记。 虽然接下来的任务,还是巡堤查险、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等内容,可新的“身份”,让杨涛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