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三伏天聊聊蚊子的那些事

2025-7-24 09:59|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2147|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段华梅 实习生 贾傲雪 通讯员 宁静|来自: 颍州晚报

   随着三伏天的到来,持续高温让人感觉酷热难耐,但比高温更令人心烦的,是那些嗡嗡作响的“吸血鬼”——蚊子。每当人们准备进入梦乡时,耳边总会响起熟悉的“嗡嗡”声,扰人清梦。近期广东佛山出现的基孔肯雅热疫情,更让蚊子成为热议话题。今天,我们也聊聊关于蚊子的那些事。

  夏季蚊子又来“送红包”了

  “从小到大,就数它给我的‘红包’最多,推都推不掉,硬塞不说还追着送。现在又到了收‘红包’的季节,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家住开发区的李女士近日在朋友圈发文吐槽。她家住三楼,最近每晚刚把孩子哄睡准备休息,耳边就会传来“嗡嗡嗡”的声响。好不容易赶走一只,刚要入睡又飞来一只,这样的人蚊拉锯战让她整夜不得安宁。

  据悉,全球已知蚊虫种类达数千种,我国境内分布有近400种。那么我市“土著”蚊子种类有哪些呢?

  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每年六七八九四个月是我市蚊子活动的高峰期。不同环境会孳生不同种类的蚊子,我市主要存在三个种类的蚊子:库蚊、伊蚊和按蚊。其中,傍晚时分在人们头顶盘旋的多为库蚊,它们白天休息,傍晚至夜间活动,可能传播乙型脑炎等疾病;伊蚊(俗称花蚊子)主要在白天活动,活动高峰期出现在日出后和日落前两小时,夜晚休息,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按蚊则习惯夜间活动,白天多栖息在野外水草丛中,可能传播疟疾等疾病。

  蚊媒监测:全面掌握蚊虫动态

  我市每年会在蚊子活跃期(5月至10月)开展系统性蚊媒监测工作,在临泉县和太和县均设有监测点。监测点选址以居民易受蚊虫滋扰的生活环境为主,主要采用三种监测方法:

  “布雷图指数法”:通过统计每百户居民家中孳生孑孓(蚊子幼虫)的积水容器数量,来评估区域蚊虫密度。监测人员会在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对室内外各类小型积水容器进行系统排查,记录幼虫孳生情况。

  “双层叠帐法”:针对不同蚊子种类的活动特性,在其活动高峰期设置双层蚊帐。内层蚊帐安排诱蚊人员,外层由专人负责采集停落的成蚊。每次监测以15分钟为一个采集单元,详细记录蚊子种类及数量。

  此外,还辅以“诱蚊灯法”进行补充监测。通过系统化的蚊媒监测,可准确掌握蚊子种类分布、密度变化及季节消长规律,为我市蚊媒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哪些人容易招蚊子?

  夜深人静时,你是否常听到蚊子在头顶“嗡嗡”作响?在偌大的房间里,蚊子是如何精准找到你的呢?

  专家介绍,蚊子主要通过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来锁定目标。因此,肺活量大的人群、体型偏胖者、呼吸较重者更容易成为蚊子的“猎物”。孕妇由于新陈代谢旺盛,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也容易吸引蚊子。

  生活中有些人特别招蚊子,有些人却很少被叮咬,这与人体汗液成分差异有关。通常,出汗多、汗液分泌旺盛的人更容易受到蚊子青睐。此外,蚊子偏好阴暗环境,因此肤色较深的人被叮咬的概率也相对较高。

  试试这些防蚊妙招

  日常生活中该如何有效防蚊?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建议,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是最简单环保的防蚊方法。

  觉得蚊帐闷热的市民,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菊酯类灭蚊剂。蚊香虽然有效,但由于含有农药成分,不建议长期使用。

  清除孳生地是防蚊的根本措施。千万不要小看一个矿泉水瓶盖的积水,蚊子的幼虫仅有0.5厘米长,完全可以在其中生存。作为完全变态昆虫,蚊子的生命周期分为卵、幼虫(孑孓)、蛹和成蚊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都在水中完成,当环境温度达到26℃以上时,仅需一周就能完成从卵到成蚊的发育。因此,要及时清理家中盆栽托盘、下水道、卫生间等处的积水,从根本上杜绝蚊虫孳生。

  掌握蚊子的趋光性对防蚊很有帮助。傍晚时分,蚊子多从室外向室内飞,此时要关好门窗;清晨六七点,蚊子会聚集在窗户附近准备外出,这是灭蚊的最佳时机。如果没时间灭蚊,可以打开窗户让蚊子自行飞离。

  链接

  世界蚊子日:

  警惕蚊媒传染病的警示日

  你知道吗?蚊子也有自己的“节日”。8月20日是“世界蚊子日”,但这个节日并非为了纪念蚊子,而是旨在提高公众对疟疾等蚊媒传染病的防范意识。

  疟疾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传染病之一。19世纪末,全球每年至少有3亿疟疾病例,导致300万人死亡。1880年,法国医生拉弗兰首次发现导致疟疾的微生物(疟原虫),但其传播途径却是未解之谜。在英国科学家罗纳德·罗斯最初研究蟑螂与疟疾关系无果后,热带病专家帕特里克·曼森建议他将研究方向转向蚊子。

  为破解这一谜题,罗斯深入疟疾疫区,采集并解剖各类蚊子。1897年,在罹患疟疾与霍乱并康复后,他发现了一种翅膀带斑点的蚊子(后被命名为疟蚊或按蚊)。8月20日这天,罗斯用疟疾患者的血液喂养雌性疟蚊后,在其体内发现了正在发育的疟原虫。这一重大发现发表于当年12月的《英国医学杂志》,8月20日由此被定为“世界蚊子日”。

  罗斯的研究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认可。他不仅证实了疟蚊是疟疾的传播媒介,还阐明了疟原虫的发育周期,为疟疾防治奠定科学基础,并因此荣获19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是治疗疟疾的最有效手段。“世界蚊子日”提醒我们:小小蚊子可能带来重大健康威胁,预防蚊虫叮咬仍是防控多种传染病的首要措施。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