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29 日,颍上县姜唐湖行蓄洪区北堤上,一名头发花白、身形瘦小的老人推着三轮车,看到来往的抢险人员,都会一遍遍重复着:“ 吃早饭吗?我这儿还有热乎的呢。” 乡音重,情意真。自26 日戴家湖涵闸出现险情以来,这名82 岁的老人主动在家准备饭菜,一次次送往救援一线。“ 这儿是俺一辈子的家,看大家这么辛苦来帮忙,心里真是不落忍。” 老人不肯说出名字,却坚持自己的想法——在她看来,参与救援的解放军、武警官兵等,像是自家孩子一样。“ 这些年轻的娃娃为了帮咱来到戴家湖,俺虽然年纪大了,能做的不多,但总想多疼惜他们一些。” 在戴家湖采访的几天,战士们热血奋战,让记者一次次泪目——险情出现后,阜阳地区武警官兵、消防战士、民兵等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抢险救援。来自滁州、徐州、南京等地的官兵陆续驰援,大家肩并肩、手递手,在姜唐湖堤坝上筑起一道道坚实防线。 为了封堵闸门出水口,战士们用网兜装石袋、铸造块石钢筋笼,一次次重复动作、一点点努力调整,不分昼夜连续战斗,汗水浸透他们的作战服,钢丝、石块等将一些战士的手磨出血泡,但他们没有退却。 28 日清晨,抢险救援现场,一座长185 米的门字形“3 代重型舟桥”,让记者印象深刻。那是东部战区陆军舟桥某旅400 余名官兵,连夜紧张作业搭建而成的。前期8 小时的舟车劳顿,到达后连续作业4 小时,完成任务的官兵们就地躺在舟桥上、作业船上,沉睡的身影让人心疼。 前线战士们日夜战斗,后方由群众守护。连日来,在通往戴家湖抢险现场的路上,每天都有许多村民自发送来鸡蛋、包子、馒头、热水等,战士们婉言相拒,朴实的村民极力劝说:“ 别的咱们问不了,但老百姓送的你们得吃。” 庙台村69 岁的村民马明珍,早早张罗着购买了鸡蛋、方便面等食品,送给一线抢险战士。“ 就是想表达一点心意,他们是为了我们才这么辛苦,看着他们吃一点,我们也会更安心一些。”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谢谢你们,守护戴家湖安澜。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