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泉县滑集镇南杨小庄村,提起90后村党支部书记马具广,村民们无不拍手称赞:“别看俺们的书记年轻,本事可大着呢。” 发展产业 让贫困户有稳定收入 2015年,山西农业大学毕业的马具广通过大学生村官考试,到临泉县滑集镇史庄村任大学生村官。2018年8月,马具广全票当选滑集镇南杨小庄村支部书记。 马具广深知,产业扶贫才能为贫困群众提供“造血”功能,才能夯实脱贫根基。于是,他承包40亩晚秋黄梨基地,注册了临泉县滑集镇聚农家庭农场,创新果园经营管理,进行地面下金蝉养殖,现已打造并评为“阜阳市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园”“阜阳市青年创业示范基地”。 49岁的脱贫户周芳,丈夫患有重病需要长期服药,全家因病致贫。几年前,周芳来到家庭农场务工,年收入5000元左右。在土地流转、医疗扶贫等多项政策的帮扶下,2019年,周芳一家顺利实现脱贫。 今年,马具广的基地已经发展到80余亩,解决了8人就业问题,其中贫困户3人。 2017年,南杨小庄村顺利实现脱贫出列,摘掉了贫穷的帽子,但制约村里发展的瓶颈依然没有突破——村集体缺乏收入来源,村民增收致富缺少有力支撑。 2018年11月2日,在马具广和村两委的带动下,南杨小庄村注册的临泉县珺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拿到营业执照,村集体拥有的资源以资本的形式入了股。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奶油草莓特色种植,带领群众种植红薯、芝麻、油菜、芥菜等特色无公害农产品。 公司从村民手里流转的200亩土地中,160亩租给了村里的大户种植蔬菜,另外的40亩利用县扶持资金建了8个钢构大棚,被3名村民租下,用于种植甜叶菊和草莓。仅此一项,公司每年就能收入6.4万元。结合产业脱贫工作,马具广尝试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流转贫困户的土地,流转金860元/亩,贫困户也可土地入股公司,享受分红。同时,对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与36户贫困户签订务工协议,贫困户年均增收约3600元。 搭建平台 帮贫困户销售农产品 作为一名90后村级负责人,马具广对电商扶贫比较看重。他结合滑集镇晚秋黄梨、菊花、芥菜丝等产业特色,充分利用淘宝、微信、拼多多等平台,打开农特产品对外展示窗口,拓宽了销售渠道。目前电商平台为15个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 34岁的脱贫户史国闯是一名残疾人,是马具广的帮扶户之一。由于股骨头坏死,只能干一些轻体力活。在马具广的鼓励下,史国闯开了一家扶贫小超市,卖一些当地的特产和日杂用品,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后来,史国闯做了手术,身体日渐康复,还到电商平台做商品打包等工作,一年又多了4000多元收入,实现了稳定增收。 今年春节过后,马具广向临泉县商务局申请建设农村淘宝服务网点,并于5月在淘宝网注册了“皖农味道”网店,6月30日正式开业。如今,在淘宝网上搜索“皖农味道”企业店铺,就能看到红薯深加工产品、手工豆制品、油炸面食、脱水蔬菜、时令水果等5大类18个品种的本地农产品。 当同学们在大城市就业,享受城市发展红利的时候,马具广却一心扎根农村,甘做扶贫“领头雁”。他说,坚持学习、思考和总结,把步子迈起来,走入农户和踏进田间地头,脚踏实地,带领群众奔向幸福生活。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