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情就是命令,抢险就是责任。7月26日上午,颍上县姜唐湖蓄洪区戴家湖涵闸出现险情,各方应急力量紧急驰援戴家湖,历经六天六夜紧急抢险,涵闸漏水险情得以排除,在这连续奋战的日夜里,记者亲历了人民子弟兵在抢险一线不怕苦不怕累、冲锋在前的感人场景。各方群众以实际行动关心慰问解放军官兵,展现了一幕幕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动人画面…… 昼夜奋战 全力抢险 7月26日险情发生后,市县两级快速响应,戴家湖涵闸闸门附近的堤坝上很快就出现运载砂石的货车以及身穿橙色救生衣、迷彩服的战士们,砂石源源不断运送到闸口处,堆成了小山丘,解放军战士列队,或手持铁锹铲石子,或撑开编织袋,或传运砂石袋,或投放到破损闸口处,形成一道紧张有序的装运砂袋作业链。 一袋袋砂袋就这样投入定点湖水中。另外一条作业线上,为了增加重量,战士们将砂袋装进铁丝编制的网兜里,来不及用老虎钳,不少人徒手用铁丝封紧网兜口,不经意间有人被划破手指、手臂,但他们也只是在现场用酒精清洗伤口、用棉签上药,简单处理后,再次投入战斗。 7月27日一大早,记者来到现场时,这里依旧是紧张有序的抢险现场,连夜奋战的战士们刚刚换岗,就倒在雨水浸湿的泥地上打盹休息。奋战了30多个小时的战士们仅仅在地上临时打个盹,很快又投入到战斗中。 “能为家乡作贡献,能保卫家乡,我们很荣幸。”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战士孙文章和尹虎正在紧张忙碌中,黝黑的脸庞被晒得发红,满是汗水。雨鞋上、手上、救生衣上很多泥浆,他们都来自阜阳,和其他战友在滁州市全椒县执行防汛抗灾任务后,转战颍上,在家门口执行任务,他们表示,不管任务有多危险多艰巨,大家都会勇往直前。 据介绍,在戴家湖抗洪抢险现场,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1950名战士和东部战区某舟桥旅400余名战士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铁军风范,与省市军区、各地消防救援队伍、民兵预备役官兵一起投入抢险战斗中,在戴家湖涵闸抢险最紧急时刻,日夜不离战场,冲锋在前、不畏艰险、连续作战,发挥出重要作用。 百姓自发送水送饭 战士在前线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附近百姓则自发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关心关爱他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7月27日上午11时许,在颍上县半岗镇庙台村,奋战多时的消防人员仍在装填砂袋,戴家湖流域半岗镇庙台村七旬老人马文起带着孙子,推着三轮车缓缓出现在泥泞的堤坝上。三轮车上拉载着一个大铁桶,来到消防员面前,掀开锅盖,满满一锅葱花鸡蛋面冒着热气,阵阵油香味儿四处飘散。随即,马文起拿出刷洗干净的碗筷,将香喷喷的面条盛出来,让孙子马永军一碗碗地端到消防员面前。 “哇,真香啊。”消防员们接过碗筷,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一锅面条,让20多名消防员填饱了肚子,一声声道谢后,他们放下碗,又转身回到抢险一线。 一会儿,一直坚守在抢险一线的消防员们填饱了肚子,马文起也十分高兴,看着各方应急救援队伍来了一波又一波,他总想为这群“可敬的人”做些事儿。 “他们保卫俺们的家园,俺们也不能干坐着。”险情发生后,没有守在安置点,而是加入到村民自发组织的队伍中,给应急救援人员送水送饭、巡防堤坝、打扫临时驻地卫生……他和村民一起组织起来,给抢险人员送去热水、鸡蛋、休息凳和其他所需物品,大伙儿共同努力,一起抗击洪水险情,一起守护好美丽的家园。 军民同心 战胜洪水 颍上县戴家湖的险情经过六天六夜的奋战终于排除,随着洪水退去,8月2日下午,一辆军车驶入了阜阳市金三角金马大道,缓缓停在了阜阳阳光爱心公益协会门前,前来抗洪的71集团军某部营长与指导员带着解放军战士,专程抽空赶来,向抗洪抢险以来一直为他们提供保障的阜阳阳光爱心公益协会表示感谢。 “我们算第一批来到戴家湖抗洪抢险的部队,当时一天一夜只能轮休4小时,有的战士在高温下中暑了,阜阳阳光爱心公益协会送去了葡萄糖、盐水、藿香正气水等,起到了关键解暑防暑作用。”战士们表示,阜阳人民的热情极大鼓舞了人民子弟兵的士气,在军地双方共同努力下最终排除了险情。 爱心汇聚戴家湖,除了阳光爱心公益协会,从7月26日开始,阜阳社会各界陆续向戴家湖送去医疗、生活等救援物资。军爱民,民拥军,共谱军民鱼水一家亲新篇章。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