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艾草长成脱贫“ 金草”

2020-8-19 07:05| 编辑: 訾音 | 查看: 11676|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潘金铭 实习生 姜一凡 通讯员 史浩然 |来自: 阜阳日报

  一手放艾绒,一手涂胶水,轻按开关,艾条在50岁的贫困户许秀英手中轻松成型。
  
  走路十几分钟到工厂,土地流转给了企业,租金加工资,一年收入一万多块钱,扶贫车间里,许秀英干劲十足。
  
  一株株艾草,深深扎进太和县洪山镇中邓村的土地里,带动许秀英等百余名群众就业增收。而这片绿意,是邓欣和妻子范丽用汗水换来的。
  
  2016年,响应政府返乡创业号召,洪山镇在外创业人士邓欣和范丽,决定返乡兴业。
  
  回乡干啥?邓欣和范丽心中早有打算。原来,范丽先前在河南经营一家美容院,看着近两年艾灸在市场上流行起来,就和邓欣商量:“艾灸产品拿货价高,但生产成本低,不如咱们自己搞种植和加工,效益一定不错。”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艾草富含天然黄酮和艾精油,有温经、去湿、止血、消炎、平喘等多种作用,广泛应用于保健品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听了妻子的建议后,邓欣一方面四处考察市场,一方面了解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既有补贴,还有市场优势,回家大干一场。”
  
  2017年,夫妻俩投资100多万元,在中邓村流转土地200亩种植艾草,成立太和县金草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于同年入驻村扶贫车间。
  
  正当俩人信心满满时,却被泼了一头冷水。“当时不太懂技术,误以为艾草长得越高越好,结果收获时杆壮叶少,没挣钱还赔了不少。”有过放弃的念头,但邓欣又不甘心。“国家提倡发展大健康产业,方向没错,肯定能成。”
  
  学技术,接着干。掌握了种植技术,加上精心管理,第二年,邓欣赚了70万元。
  
  艾草产业有奔头,邓欣从种植艾草拓展至深加工,生产艾条、足浴包、枕头等产品,同时将种植规模扩大到500亩。
  
  目前,金草轩农业已带动百余名村民到种植基地务工,吸纳13名贫困户到扶贫车间从事艾草产品加工,人均月工资千余元。
  
  小小艾草长出“金枝玉叶”,不仅让不少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增收,还托起更多村民的致富梦。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易存活,生长期短,只要做好田间管理,就能‘坐享其成’。”为引导村民种植艾草,邓欣提供种苗和技术,并对产品进行回收,最大程度减少村民种植风险。目前,已带动周边发展艾草种植1000多亩。
  
  桑营镇的朱军尝到了甜头。2018年,与邓欣对接后,他流转50亩土地种植艾草,当年就见到了效益。“不用跑市场、担风险,一年收三茬,保底收入10万多元,这买卖划算!”朱军笑着说。
  
  邓欣告诉记者,接下来,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同时指导村民在房前屋后空地种植艾草,带领大家闯出生态致富路。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