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一“勤”天下无难事

2020-9-3 09:24|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36881|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任刚 通讯员 王爱迪 田鋆生 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在阜南县会龙镇闫庙村,70岁的赵得勤是乡亲们津津乐道的人物。他不但吃苦能干,通过种植大棚辣椒、露天毛豆迅速脱贫,还自学维修电动车技术增加收入,近年又迷上收藏老物件,生活越来越有滋味,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
  
  很难想象,整天乐呵呵的赵得勤,曾遭受过那么大的挫折。
  
  上世纪90年代末,赵得勤需要操劳着家里5口人的生活:患病的老伴、年幼儿女,以及患有精神疾病的单身汉大哥。大哥、老伴均生活不能自理,只能靠吃一些药物维持。
  
  好不容易熬到儿女成家,日子才算稍稍喘口气。但在10多年前,患病的老伴去世,不久后儿子也因意外离世,留下一个仅7岁的孙子。
  
  从那以后,赵得勤全家祖孙三人(老赵、儿媳妇、孙子)相依为命。起初几年,他人像掉魂似的,整日无精打采,日子混一天算一天,在2015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会龙镇,许多群众靠种植辣椒致富。在镇村干部的激励下,不甘贫困的赵得勤也萌发了种植大棚辣椒的想法,只要县里及镇里举办免费辣椒种植及管理培训,他都准时参加,学习相关的种植知识。
  
  2016年,赵得勤利用6000元的政府扶贫资金,购买了钢管、棚膜,种植起大棚辣椒和大棚毛豆。育苗、整地、移栽、田管、采摘等,赵得勤没少下功夫,当年便收入6000多元,让他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第二年,他又种植了同样亩数的辣椒、毛豆,由于技术熟练,年收入稳步增长。
  
  得益于政府的扶贫政策,赵得勤一家享受产业补贴、低保、光伏、教育资助、健康扶贫等政策,一家生活大变样,加上种植业收入,当年家庭收入2.4万多元,一举甩掉贫困帽。
  
  为方便辣椒采摘、销售,赵得勤买了辆电动三轮车。偶尔遇到电动车故障,推到当地集上维修非常不便,赵得勤开始尝试着自己维修。渐渐地,他的修车技术也变得熟练。临近村民谁家车子有了故障,都请他去维修电动车。日子久了,赵得勤干脆又兼职干起了维修电动车生意,仅此一项,他平均每个月收入400多元,年增收5000多元。
  
  脱贫后的赵得勤没有忘记以前的艰苦日子,为了留住历史,这几年,他碰到旧农具、老物件会讨要过来或者买下来。 现在,赵得勤收藏有马灯、货郎鼓、酒壶、水葫芦烟袋、木水桶、食盒等老物件20来件。不久前,为支持村里建小广场,他捐出收藏多年的石臼及石磙。
  
  赵得勤说,自己收藏旧农具及老物件,不图赚钱,就想把这些保留下来,教育下一代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