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摘枣 从产业创新到生态环境、再到百姓生活,全面小康的路上,颍泉处处可见新变化。 近日,记者走村入户,一路跟着“变化”走,见证颍泉奔小康路上的新气象、新变化、新生活。 从“忧居”到“优居” “以前开车回家晚了,总是找不到车位,早上着急出门办事,偏偏车子又被堵着出不了门。”说起之前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家住祥富居小区的赵东东忍不住摇头,居民间为了停车也多有矛盾发生。 祥富居位于中市街道工业园社区,建成于2013年,共有16幢楼、8000多户居民。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区原本规划的地面停车位难以满足停车需求,导致车辆乱停乱放,哪里有空停哪里,堵住楼梯口、消防通道的情况时有发生。 2019年,经过社区协调,由办事处与社区共同出资,修建具有670个停车位的地下停车库,并安装了摄像头、排风系统、安全消防门等。同时,小区修建120个带有充电桩的停车棚,可供2590辆电动车充电。 “地下车位每天收费1.41元,一年下来500多元钱,价格不算贵,停车有秩序了。现在下班回家也不用抢车位了,生活比以前便利了,小区环境也干净整洁,看着小区的新面貌,心里十分舒坦。”言语之间,赵东东满是幸福感。 日子美不美,环境很重要。在工业园社区,除了祥富居,祥和居也正在发生变化。今年,在社区的协调下,祥和居的地下车库正在修建,预计年底能投入使用,居民下楼即有充电桩,不用跑远就能给电动车充电,乱扯飞线的现象再也看不到了,还有志愿者负责维持车棚秩序。 居民赵大鹏说:“这是政府为我们办的好事、办的实事,老百姓居住环境好了,心情也美了,这种看得见的改变就是小康生活。” 不愿说话的小妮爱笑了 “如今的小妮,可不是以往的小妮了。”“现在的小妮愿意说了,爱说了,也爱笑了。”大伙口中的小妮,是周棚办事处殷溜社区曾经的贫困户安小妮。21岁的安小妮,是一名自闭症患者,父亲患有慢性病,母亲患有精神疾病。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小妮,虽然上过一段时间的学,但随着慢慢长大,变得不愿意说话,甚至不愿走出家门。2017年,殷溜扶贫车间运营生产,驻村扶贫工作队多次到小妮家走访,劝说小妮到车间上班。 “不图你干活,只要你愿意走出来,多和别人接触。”在工作队多次鼓励下,小妮走进了扶贫车间,从拿到人生第一个月的计件工资200元,到现在一个月可以有1000多元的收入,对小妮而言,不仅挣到了钱,脱了贫,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她的性格,小妮爱笑了。 贫困户小妮之变,在殷溜社区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短短几年来,殷溜社区由曾经的贫困村,到而今呈现勃勃生机。2017年底顺利实现“贫困村”摘帽,从2017年至今村集体经济连续三年达到20多万元,并逐年递增,同时特色产业发展兴旺。 如今的殷溜社区,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实现电视、广播及网络全覆盖,修桥涵、疏水塘,改造村庄环境,修建柏油路并安装太阳能路灯,还修建了文化广场。 当被问到心中的小康是什么样子时,村民刘香芬说:“不愁吃不愁穿,还有活干和报酬拿,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我认为这就是真正的小康生活。” 种出新花样,上线新平台 眼下,离中秋节还有一段时间,大部分鲜食枣还未到上市期,可颍泉区宁老庄镇枣树行村的大棚里,摘枣的工人们已忙得不可开交,一株株两三米高的枣树下,装满“玉铃铛”枣的篓筐摆成了排。 提起“玉铃铛”,阜阳本地人并不陌生,这种从枣树行村走出的鲜食枣,产量高、口感好,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如今,这一当地有名的土特产,依靠新设施、新技术、新平台,种出了新花样,延续多年的“玉铃铛”,带领村民跃上康庄大道。 “首先是生长环境变了,枣树‘住进’了大棚。”枣树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永彬介绍,传统种植模式下,“玉铃铛”枣在中秋节前后采摘上市,但那时候雨水多,枣果容易开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合作社投资建设了钢构大棚,“玉铃铛”枣在大棚里生长,成熟期能提前一个月,不仅错开了雨季、保证了枣果的品质,而且还实现了提前上市,每斤价格比集中上市期要高出约5元钱。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建设钢构大棚200亩,到年底还将再增加100亩。 “枣果也穿上了衣裳。”现在,在枣树行村,新采摘的“玉铃铛”枣都要被套上白色格网。王永彬介绍,2019年,“玉铃铛”枣入驻宁老庄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开展线上销售。可没多久,一名外地消费者反映,枣箱中有烂果。 王永彬与售后团队经过调查发现,这是因为物流运输中枣果相互碰撞挤压造成的,“我们当即决定给这位客户免单,随后便开始定制尺寸合适的保护袋,成本是增加了不少,但为了‘玉铃铛’的牌子,这笔钱,得花!” 王永彬还提及,去年,合作社与阜阳农科院合作,研发了“玉铃铛”枣酒、枣醋,目前正在申请专利。接下来,合作社还准备开发干果枣和枣味饮料,扩大产业链,同时提供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随着“玉铃铛”越摇越响,村民们的腰包会越来越鼓。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